第T16版:江苏新实践特刊

打造现代智慧农业

泰兴市滨江镇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新路径

  泰兴市滨江镇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

  泰兴市滨江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全景

  泰兴市滨江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智能高效玻璃温室大棚 本版由通讯员供图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场直播,连接了城乡,对接着产销。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电商直播为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铺设了一条“快车道”。泰兴市滨江镇顺着时代潮流,把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相“+”,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现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当传统的草莓种植搭上现代农业科技的“快车”,草莓产业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隆冬时节,泰兴市滨江镇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却温暖如春。当下正是草莓采摘季,园区玻璃温室里一股草莓清香,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缀着鲜红的草莓,犹如一颗颗深红油亮的玛瑙。近年来,泰兴市滨江镇聚焦三产融合,围绕打造“草莓小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致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村民共享“莓”好生活

  “我们的草莓颗颗饱满,香甜可口……”1月7日,泰兴市(滨江)第二届草莓节开幕式结束后,滨江镇副镇长丁海容来到直播间,他拿着新鲜的草莓,对着手机摄像头,与粉丝们积极互动,卖力地吆喝。

  滨江镇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强镇,但在滨江镇东北部马甸片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2010年,原马甸片区并入滨江镇,该片区12个村均被列为经济薄弱村,区域不均衡成为全镇发展的短板。

  为此,镇村干部一直在想方设法找项目、兴产业,可招来的项目不是体量太小,就是“水土不服”,乡村振兴的步伐一直“迈不开、迈不大”。

  2020年,经过多年的尝试、验证,滨江镇决定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项目招引建设,依托马甸片区的12个村打造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万亩,2020年8月奠基,同年创成泰州市级农业园区。

  同时,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2021年镇里安排蒋伟和其他3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到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当起了“农场主”。

  “红颜、章姬、粉玉……几十个草莓品种,刚开始我们一个都分不清,更别说育苗、施肥、防虫这些种植技术了。”蒋伟说,镇里要求他们几个人从村里全脱产,主要任务是尽快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熟悉草莓种植的各个环节,为老百姓种植草莓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园区为他们配备了有几十年种植经验的浙江师傅,并与镇江市农科院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随后,一个个智能温室大棚建了起来,每天,鲜红透亮的“红颜”、奶白色的“白雪公主”……各个品种的草莓被采摘后,都会按照不同规格、不同重量包装好,销往各地。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我们每天可发货数万斤草莓,除了提供给泰兴本地市场外,主要运往江浙沪地区的批发市场和商超,每斤价格从10元到60元不等。”浩源农业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曹斌介绍,目前公司与果品流通领域的知名企业百果园、鲜丰水果、祥果,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叮咚买菜、盒马生鲜,商超领域的美好超市、大润发、沃尔玛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草莓销售总产值过亿元。

  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给周边几个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园区内几个村的草莓种植户已有50余户,提供用工岗位500余个。

  政府搭台引线,新型农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今天园内草莓采摘了400多斤,我们都分装好了,直接送到这里,方便售卖,我们种植户也省心不少。”在泰兴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草莓分拣中心,种植户送来了刚刚采摘的草莓,经过包装后,直接销售出去。进入冬季,滨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的草莓陆续上市,为了扩大销售,园内种植户主动联系水果商超,设立分拣中心,打通销售渠道。分拣中心的设立不仅解决了园区内草莓种植户的销路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园区周边乡镇的草莓种植。

  “通过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长期合作和技术指导协议,我们设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新品种,改造大棚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滨江镇人大主席施峰介绍。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成立赵春江院士工作站,推进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形成园区概况、智慧物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产业发展、农业服务、智慧农旅“六张图”,为日常生产各环节进一步提供全方位数据、科技支撑,全面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

  红通通的草莓也映红了村民们的好日子。滨江镇顾阚村低收入农户黄美英家的1亩土地流转后种植草莓,她每年除了可收到一笔土地流转金外,还可到草莓园打工,每天另有80元收入。

  除了草莓,滨江镇以农业工厂化生产为方向,建设芽苗菜产业基地,项目由河南金豆子集团投资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绿色芽苗菜净菜5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10个,利用冷链物流车30辆,可同时带动经销商群体500多人致富。

  标准化硬质道路、绿化沟渠、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滨江镇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各类便民项目纷纷上马,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打造“四季优果”品牌,“圩上人家”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在打造“草莓小镇”的同时,滨江镇以“强镇兴村富民”行动为抓手,坚持走“一村一品”发展路子,在草莓基础上新增了圣女果、蟠桃、猕猴桃、西瓜等品种。

  截至目前,全镇20个涉农村中,有17个村规模化种植16个品种的特色果蔬。种植红颜、紫金香雪、宁玉、宁丰、金陵丽丰等品种草莓2300亩,猕猴桃、蜜梨等其他水果种植面积820亩,年产草莓5000多吨,其他果蔬700多吨,果蔬总产值1.3亿元。产销时间全年不断,实现了“四季有果”的发展格局。

  为让全镇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增加产值、壮大产业,滨江镇摈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惯性思维,借助冷链中心、马甸村“甸农”电商平台,整合区域资源,筹划统一品牌包装,策划联动营销,引导抱团发展,共同打造“四季优果”的滨江水果产业品牌。

  “诚挚邀请大家到滨江,共同品尝甜蜜的果实;诚挚邀请大家到滨江,共同邂逅美好的风景;诚挚邀请大家到滨江,共同奔赴梦想的未来。”1月7日,在泰兴市(滨江)第二届草莓节开幕式上,泰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滨江镇党委书记赵军向社会各界发出诚挚的邀请。

  手持一张乡村旅游地图,一路游览生机盎然的长江生态廊道、生态富氧的河长制主题公园和“圩上人家”沿江风貌,品尝地道长沟长鱼、过船咸秧草和四季鲜果,还能瞻仰“全国渡江支前特等功臣”故居,打卡“清风十二圩”廉洁广场,寻访长江断流、天星洲、渔港记忆等区域特色文化……

  近年来,滨江镇紧紧围绕“打造三农发展先行区,争创乡村振兴示范镇”总目标,大力弘扬“四敢”精气神,全力推进农业强镇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塑造和美滨江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将长江文化、历史记忆和秀美风光转化为令人神往的诗和远方。

  伴随一江碧水、一河一景绘就的“圩上人家”美丽画卷徐徐铺展,2023年,滨江镇抢抓长江生态廊道拓展区建设机遇,布局智慧农园、“水韵永新”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项目,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迈出“全景滨江、全域旅游、全民共富”的步伐。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滨江镇依托强劲的工业经济基础,加持有力的乡村产业振兴奖补政策,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滨江奋楫,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在滨江镇结出累累硕果,转化为兴村富民的新增长点。据了解,2023年,该镇预计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328万元以上,其中20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36000元。

  “2024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年,滨江镇将始终锚定农业强镇建设总目标,继续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宜居宜业和美滨江取得新突破。”赵军说。

  通讯员 刁丽丽 陈向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