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版:江苏新实践特刊

扬中:“三减三提”

推动综合考核减负增效

  民居风采王尧 摄

  一个节“带热”一座城。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九届的扬中河豚文化节插上融媒体的翅膀,让扬中这个岛城享誉四方。每年春天,小红书、抖音、微博、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开始分享美食经验。以豚为媒,扬中吸引了全国游客到此“品河豚美食、揽大江风貌、赏乡村美景”。

  自“基层减负年”提出以来,镇江扬中始终落实为基层减负,以一系列实招硬招,破难点、疏堵点、除痛点。深入学习领会上级考核文件精神,精减管理层级、考核内容、日常事务,以“三减三提”推动综合考核减负增效,做到减中有为、减中提质,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精减管理层级,提升整体运转效能

  “企业的主责主业是忙生产,以前每年应付参观考察、巡查检查不下于20次,特别是这个部门要数据表格,那个部门也要数据表格,还是很头疼的。这几年区里的检查次数少了,经常多个部门联合检查,要数据表格的部门也少了,真正为企业‘减负’。”扬中市经开区亚奥公司负责人说。

  针对“多头检查”成企业负担这一情况,扬中经开区实施企业检查“瘦身计划”,每个规上企业都明确分工定企领导,牵头各部门对接服务企业,将以往的各自为政、重复入企,变为进一次门、全方位服务。这样的“瘦身计划”,不仅企业感受到了轻松,工作人员也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所需,真正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服务员”。

  为企业减负便是为发展赋能。经开区的举措正是扬中精减管理层级,提升整体运转效能的缩影。扬中进一步完善市委考核工作委员会构成,由考核办牵头抓总,市委党建办、市委编办、市经发局、市委市级机关工委4家单位分领域组织实施,打造一体化考核机制。实行“一支队伍、一套办法、一系列培训、一次性考核,一次性反馈”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减少中间环节,理顺工作流程。按照部门职责归类省考、镇江市考指标,确定38家牵头、责任部门,明确指标分管领导和具体科室负责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精减考核内容,提升关键指标质效

  2023年以来,扬中市三茅街道坚持把准“方向盘”、用好“指挥棒”,深化考核细则,规范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不看台账看现场,不听汇报听民声,全面推行“民情日记七步工作法”,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作为评价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让干部真心实意去察民情、出实招、干实事,深入开展“看、走、访”行动,解决群众反馈诉求1100余件。

  精减考核内容,提升关键指标质效。扬中依托省考、镇江市考框架结构,结合实际,综合设置镇(街、区)党建指标、绩效指标,大幅精简镇(街、区)绩效指标数量,精简比列达40%,让基层更加集中精力办好大事、要事、实事。建立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减少乡镇其他工作类指标,持续压降基层考核任务,切实树立减负增能导向。设立市级机关部门“服务基层情况”考核指标,构建“双向评议”制度,畅通基层话语渠道,实现部门主动提升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开区安排专人负责12345热线交办答复,信访办和矛调中心合署办公,任务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第一时间答复。2023年以来,各平台热线诉求件办结清零率10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精减日常事务,提升考核工作实效

  “现在不少会都采用线上授课的模式,大大节约了路上花费的时间,工作负担减轻了不少。”西来桥镇新程村孙文贯说,这种变化让他惊喜不已。近年来,西来桥镇聚焦减文减会、统筹部门检查力量、开展指尖减负,确保减负成效,全镇上下做实精文减会,严控发文数量,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实会,杜绝“材料为王”,让基层干部留出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访村进组。

  去年,扬中改变以往线下授课模式,多次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线上培训,共邀请29家责任单位开展11期逾400人次的网络授课,大幅减少镇(街、区)相关指标负责人往返开会频次。实行半年评估、季度监测“不见面”考核制度,根据各责任部门提供的指标实绩进行计分排名、汇总通报,有效减轻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影响。提前摸排各部门年终现场考核工作需求,编印《年终考核工作安排》,组建5个综合考核小组,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对各地各部门“上门一次、考完全部”,全年未开展计划外的考核活动。

  通讯员 孙硕 贺红旗 蒋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曹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