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一部好的城市宣传片,能够看作城市招商引资、文旅推介、形象展示的重要载体,将城市的发展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缘来元和,融媒至美;各“媒”其美,“媒”美与共。今年,苏州市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让更多人了解元和、走近元和。
元和塘、华元路、安元路……走在苏州相城,随处可见与“元”相关的地名和道路。何以为“元”?它的背后,缘起一条元和塘。作为相城文化活地标,元和塘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在元和塘的悉心孕育下,苏州市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以下简称“元和”)带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走来,在汲古铸今中织好文化经济“双面绣”,成长为一座元气满满的活力新城。
千年文脉活态传承,探路“江南文化”创新表达
元和,走出了“兵圣”孙武、“商圣”范蠡、“明四家”文徵明等名人雅士,孕育了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泥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平江官窑”的出土,又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厚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千年后的今天,如果要在元和来一场City Walk,你的目的地会是哪里?
2023年6月,“人文元和 非常江南”打卡路线正式发布,将景区、文化场馆、非遗展示馆串联起来,一批网红打卡点和创新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活态传承千年文脉的同时,探路江南文化创新表达,让江南文化可观可感、可玩可学。
夜幕降临,露天音乐会、人才夜市、非遗文创市集……元和塘畔灯火通明,是元和人消遣休闲的好去处。聚焦本地特色,元和将江南文化与潮流文化相结合,赋予多元生活化场景以新的社交文化符号,走进市民的夜生活,加速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新活力,让“烟火气”聚起“夜经济”。
得益于活力岛、小外滩等文化项目建设的实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漫步在华灯璀璨的活力岛,7公里长的“活力环”健身步道,将活力岛与其他区域的景观串联起来,诉说着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文化气质的同时,也在全力增进高水平民生福祉。
2023年3月,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对于作为主承载区的元和来说,又迎来新的发展良机。截至目前,元和共有文化产业规上企业26家,2023年1—10月文化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31.2亿元,同比增长37.62%。不难看出,如今的元和,文化产业活力在不断迸发,发展韧性更加彰显。
经济发展步履不停,为“双中心”建设蓄能增势
作为苏州的“北大门”,相城的“南门户”,元和沟通南北、联动东西,吸引集聚了更多青年人才、创业人才背包而来。
据悉,目前元和建有科技孵化器34个,新建相高鑫数字金融产业园、科蓝(长三角)总部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上市企业1家,拟上市6家,苗圃工程企业24家,集聚数字金融企业233家。
从“零”到“链”,从“链”到“群”,元和自是步履不停。
日前,2023年度苏州市楼宇经济政策评选结果公布,元和2幢楼宇榜上有名。其中的活力大厦B座为苏州数字健康科创园,以数字健康为产业定位,致力于打造集“数字化医疗研发、企业孵化、公共服务、医疗科技金融服务、医疗产品供应链”于一体的数字医疗健康全生态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元和持续擦亮楼宇经济“金字招牌”,聚焦以“数字金融、数字研发”和“教育文化、医疗康养、商务商贸”为特色的“2+3”产业,前瞻布局、重点招引、精准服务,盘活存量资源,挖掘内生潜力,形成了业态丰、产业新的楼宇经济生态圈。
2023年,元和预计可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总量全区第一;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增长12.8%,总量全区第一。这组数据表明,元和不仅仅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更是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高新区。
而何以为“元”,至此也有了圆满的答案。古时,“元”即未知数,如今,这其中之“元”,或许代表了崭新一年,元和未知的无限发展潜能。
岁月流转,面对崭新的2024年,元和正穿针引线,用“绣花功夫”双面绣出中国式现代化元和新图景,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相城“双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何洁 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