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一剪寒梅香孝陵

□南京 贺震

最美隆冬,不过一剪梅香。“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前些日子,南京下了一场雪,雪后的空气更加清新。在清新的气息里,我仿佛嗅到阵阵沁人心脾的梅香。

莫不是梅花山的早梅悄悄地开放了?

趁一个雪后晴日,我邀上退休无事的亲家公一道,开始了探梅之旅。循着缕缕梅香,沿着梅林间的小径,走进东郊梅花山。景区里鲜有人迹,很是安静,一株株春梅枝上缀满花蕾,正在积蓄力量,等待在春天里的盛大绽放。矗立在梅花山制高点平台上的梅王,昂首苍天,傲视枯草,带领群梅一步步走向属于她们的春天。东侧的情人梅,正在构思新的情人节故事。

站在观梅轩北侧北望,明孝陵景区人头攒动。我突然明白过来,小寒已过,大寒将至,当此数九时节,定是明孝陵的蜡梅开始吐蕊绽放。

从梅花山北侧一路下坡,走过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碑,跨过金水桥,空气中淡雅的梅香渐渐变得浓郁袭人。离开甬道,向西侧一拐,果然见到大片的蜡梅树,树叶虽然还挂在枝头,但花蕾已冻蕊含香,绽放成俏丽的报春花,为萧索的冬日增添一抹明亮的暖色。

在传统花卉中,蜡梅每年开花最早。看啊,真正不畏恶劣环境,在数九隆冬凌寒怒放的,只有蜡梅。古代诗人咏梅者众,所谓踏雪寻梅,寻的多半是孤芳独妍的蜡梅。梅花虽然开花也早,但也要到了初春时节才华丽登场。那时正赶上蜡梅花期的尾声,形成明孝陵的蜡梅和梅花山的春梅双梅争艳的盛况。

南京有不少公园、绿地都植有蜡梅,但欣赏蜡梅的绝佳之处,当首推根植于龙脉的明孝陵蜡梅园。明孝陵蜡梅园面积达80亩,3000余株,60多个品种,蔚为大观。蜡梅最集中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位于金水桥与文武方门中间缓坡路的两侧,一处位于内红门与升仙桥甬道两侧。从文武方门经碑殿、享殿,到内红门,这一段甬道两侧也有部分蜡梅分布。长势最好、最有气势的,还是内红门与升仙桥甬道两侧的蜡梅。

明孝陵的蜡梅不仅株数多,品种多,花期也特别长。每年迟暮,玛瑙、早蜡、玉碗藏红等早花品种先行盛放;然后,冰玉、光辉、玉壶冰心、卷云等中早花品种接续盛开,持续达两个月。

数萼初含雪,香中别有韵。眼下,明孝陵景区内,蜡梅树繁花满枝,淡黄色的蜡梅掩映着朱红色的宫墙,甚是清雅别致。那通体晶莹的素馨蜡梅、花型别致的罄口蜡梅、珍稀的白花蜡梅和绿花蜡梅等不同品种,花色从近白色、黄绿、浅黄至深黄,在冬日的艳阳下争奇斗艳。那娇小玲珑的花朵,既透出妩媚,更透出不畏严寒的豪气。

试问清芳谁第一,蜡梅花冠百花香。宋初文人张翊专门写过一部《花经》,蜡梅被列为一品,而梅花只列在了四品。明孝陵广植蜡梅,想来洪武大帝朱元璋生前是极喜爱蜡梅的。

沐浴着冬日暖阳,我与亲家公在升仙桥上的长椅上小坐。两位大学生模样的美丽女游客在讨论蜡梅与梅花的关系,以及究竟是应该写成“蜡梅”还是“腊梅”,听来十分有趣。

久居南京城东,我曾多次在寒冬腊月前往明孝陵赏梅。蜡梅凋谢后,我也常去景区散步。我发现明孝陵的蜡梅花凋谢后,会结籽,形状如同一只只褐色的蚕茧垂挂在枝头,打开茧壳可见一粒粒黑色的种子。那种子是可以异地而种的。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万木萧瑟,群芳尽匿,春梅尚憋足了劲孕育着在春天的华丽登场,只有蜡梅迎风绽放,愿将孤艳付幽香。如果说早春是属于梅花的,那么寒冬则是属于蜡梅的。蜡梅,是大自然赐予冬天的礼物。没有蜡梅的冬天,是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