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陈思
街头巷尾
在白马生活广场民俗文化节上,看到一个“剪影”的老人,他默默地坐着,旁边摆的摊子很小,只有几把小剪刀,几张纸,摊子上放着几个剪好的头影。仔细看,只有几道线条,但一个人的表情五官就活生生地跳跃出来。
排队剪影的人很多,我也随着队伍的排候走到剪影老人面前。老人让我坐在凳子上,他挑选了一张红纸,右手拿起剪刀,左手拿着纸,抬头看我一眼,低头剪几下,再抬头看一眼,低头再剪。当剪到扎起的辫子,他格外仔细,剪刀剪进去,又剪出来,又进去,反复几下,一个头影就出来了。
我拿起这个剪影,反复看着,随口说了一句:“这是我吗?”师傅说,剪影在一张纸上呈现的是神采,不是形象的酷似,你看,我们剪的是线条,刚才你坐在这里,我感觉你是一位喜欢安静的人,至少刚刚是这样。
我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越看越像我的神态,尤其是眼神。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剪影者,佩服他的观察力。师傅说,他不仅观察人,有时还观察大自然,观察花鸟树木、山光水色,花蕊开放时是什么样?含苞待放时是什么样?心里想着剪影比例怎么安排。
师傅说,剪头影与剪纸还是有区别的,剪纸是精细的,比如剪花鸟、剪囍字,那要很精细,就如同写实画,而剪头影,就像画中的大写意,捕捉的是面貌的传神。
近几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这些剪影不是十分喜欢,但他依然执着自己多年来的剪影。以日积月累的努力观察、努力实践,真正做到“每日挥剪刀五百下”,才练就了今天的果敢,这是一种持久力,更是一种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