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石头会说话

□河北石家庄 郑丽娟

石头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大到公园里的观赏石小到孩子们手中玩的石子,处处可见。

石头无言,却在诉说着某种感情或是某种祝福。

小姨家因为在村里没有宅基地,然后就在村外面和几家亲戚换地盖了几间房子,房子盖好了,就在院子前面的围墙上,镶嵌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泰山石敢当”,早些年村里的墙上经常见。但是和他们一路之隔的邻居,觉得这块石头是针对他们的,就弄了一个水缸,当“瓮”冲着那块石头。虽然在暗暗较劲儿,两家人见了面还是说话的。

一年后,邻居的儿子在下班途中,出车祸身亡了,才30多岁,留下了两个女儿。邻居固执地认为是那块石头“妨”了他家,再也不和小姨家里人说话了。邻居家里的条件很好,儿媳改嫁了受不了贫穷,又回来过了,在村里服装厂上班。老两口弄着俩孩子,一天早上一个老人生病,赶不上送孩子到学校,就跑到小姨家里央求小姨帮忙送。小姨先把他们送到了医院,然后又送孩子上学,虽然他们拿“瓮”冲了石头,但小姨从来不觉得他们是针对自己的。

小姨自认为装那块石头是为了自己家好,并没有想要害人之心,倒是很同情他们家的遭遇,对邻居也没有记恨。

石头和人的缘分也是注定的。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关于人和石头的故事。邢云飞得到了一枚奇石,经历重重波折,得以与石相始终,死后用这块石头殉葬。后来呢,盗墓者盗走这块石头,有个官员想把这块石头据为己有,石块坠地成为碎皮,有机会再次进入坟墓陪伴邢云飞。蒲松龄评论道:“而卒之石与人相始终,谁谓石无情哉?”

在对石头的品鉴与占有中,古人挥洒了无限热情,那些看似冰冷的石头,却寄托着丰富悠长的情感。

宋徽宗痴迷奇石,在江南搜罗殆尽,千里迢迢运往京城,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后来得到一个六仞高的太湖石,载以巨舰,奴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民不聊生,巨石运到京城后损坏城墙和桥梁无数,这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就是北宋末年的“花石纲”事件。

太湖石带着大自然的沧桑静观世事的变迁,不管谁占有了它,都只是一时的。也许太湖石在历史的嬗变中读懂了民生疾苦,它见证了一切。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看似坚硬朴拙的石头,却蕴藏着美玉。而剖开大理石的侧面还能看到一幅水墨画,灵璧石以其苍古的气韵、“玉振金声”的音质,带来了悠远的意境。

这世上的石头千姿百态,因为和人的接触,它们有了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