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空气优良率为81.9%;全市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全市林木覆盖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声环境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继续保持前列……1月25日上午,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居,南京山水城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新月
成绩
空气更清新:优良率为81.9%
2023年,全市PM2.5浓度28.6微克/立方米,位列南京都市圈首位;空气优良率为81.9%,同比改善2.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三,其中空气质量优96天,全年占比超1/4,为2013年以来优的天数最多。2013年-2023年,南京环境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指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PM2.5浓度从7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2.8%。自2020年以来,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体更清澈: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2023年,全市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自2019年开始,实现全市22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2021年以来,全市省考以上断面由22个增至42个,水质总体持续改善,优良比例继续保持100%。2019年-2023年,南京连续五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五年位居全省水环境质量考核第一。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为100%。秦淮河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江苏全省仅三家。
生态更宜居:林木覆盖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3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95%,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生态岸线占比达80.26%。历时5年,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物种3672种。六合区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已创成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城市更安宁:声环境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保持前列
2023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8个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99.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94.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继续保持前列。
环境更安全:连续九年未发生等级以上生态环境突发事件
实施《南京市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了5个重点园区、6家重点企业和20条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督促71家重大等级环境风险企业编制落实环境应急预案,开展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环境事件、核与辐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市连续九年未发生等级以上生态环境突发事件。
展望
不断增强市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会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表示,将继续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绿色新篇章。
2024年,南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气方面,持续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及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入推进VOCs全过程管控。治水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施入江入河入湖排污口长效管理,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治土方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持续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治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二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重点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聚焦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污染治理与碳减排协同推进,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不断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路径,努力提升南京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重点解决群众关切的噪音及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守牢环境风险防控安全底线。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开展全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实施“强基提能”行动计划,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六是弘扬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化。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丰富生态文明教育产品供给。2024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主题活动100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100场。
七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法治保障,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让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