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濮端华
台风来袭,一棵大树在暴风骤雨中傲然挺立,但终究经受不住风雨的疯狂肆虐,树根出现松动并有小半已经裸露出地面,树枝被折断,原本茂密的树叶荡然无存,整棵树就像一个遭遇突发重疾的病人被折磨得有气无力、奄奄一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一棵小树尽管也饱受摧残,被刮得东倒西歪,但它懂得顺风弯腰、顺势匍匐,台风过后竟然缓缓直立起来,很快恢复了元气。
同样遭遇台风袭扰,大树和小树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应对遭遇的过程,前者傲然挺立,后者顺势匍匐。傲然挺立尽显抗争不屈之骨、刚烈坚毅之气,但在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面前毕竟难以承受其重,最终只能落得“玉碎”之残态。顺势匍匐看似不够坚强,但在实力悬殊的博弈之中倒可以斗而不破、弯而不断,尽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对于普通而平凡的芸芸众生而言,也许更需要挫而不馁、弯而不断,因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古语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弯而不断作为普通人的生活常态,体现的是对不可抗拒力量的一种主动顺应,是对不可预知因素的一种自觉适应,也是对“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的一种积极响应。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选择相比,“弯”看起来不够英勇、不够壮烈,可在很多时候它的确是一种韬光养晦、趋利避害的智勇之举,是一种以暂时换长远的策略之举。“弯”,有时是为了避敌锋芒,有时是为了避免对撞,有时是为了避开两伤,又或许是为了防止“冲动是魔鬼”,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总之,“弯”其实是一种谋在未来的生存智慧,决不是甘拜下风的懦弱表现。
弯而不断,关键在“不断”,可贵也在“不断”。“不断”,彰显的是一种眼界,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眼界;体现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反映的是一种意志,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志。在“弯”和“不断”之间,“弯”只是方法,“不断”才是目的;“弯”只是表象,“不断”才是本质;“弯”只是权宜,“不断”才是长远。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生如埃,作为一种存在,实在微不足道。在广袤的地球上,人生如蚁,作为一个生命,实在不堪一击。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如萤,作为一线光亮,实在不值一提。那么,对于如此渺小、脆弱、短暂的人生,我们理应格外珍惜、倍加珍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和不堪承受之压,不妨以“弯”顺变、以“弯”求存,而后谋定新局、蓄积新能、创造新生。这,或许才是芸芸众生最朴实也最现实的生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