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墨兰几朵春风醉

□辽宁阜新 王宏亮

突然间,闻到墨兰花香,是在阳光溜进窗口的清晨。

仔细回忆墨兰花苞的成长历程,起初是紫色茎秆上五六枚小小的月牙,然后日复一日长胖腰身,直到肚皮鼓胀撑破腰带,香气如蚁从缝隙里爬出来。墨兰自矜,香味也极收敛,不是成群结队地浩浩荡荡,而是贴附在从窗口进来的潮润的空气上,偷偷贿赂你的嗅觉。窗里开花门外香,那种润雅之气,淡而长久,无欲无求之韵,脱俗出尘。

喜欢墨兰,处世如君子。既不与群花争芳掠艳,也不随百草混迹于荒野。传说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周游各处,而不得重用。归家途中,于人迹罕至的山谷,见幽兰独茂,迎风散香,万千感慨。兰,高洁傲岸的君子之姿,濡染了圣人的生命底气,他说,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墨兰是兰之一类,又据叶片与花色的不同,有金嘴、银边、企黑、白墨等之分,端详窗台上的企黑墨兰:花如浅墨,隐红;叶片厚实,尖细,呈微小弧度,是无杂质的青绿色,仿佛稍一用力就会有绿色汁水滴出来;花茎直立,花苞如小小的船舱被几片浮萍托出水面,共六朵,正合顺遂美好的心意。

花株的轮廓,让人想起齐白石的《兰花图》,寥寥几笔,貌似简约平常,可其中的雅人深致却耐人寻味。想到兰章、兰交、兰客这样的词,竟能穿越时空,在头脑里勾画出一篇美丽的诗文、一段真挚的情谊来。

想起师范毕业,我们同学去花店买了几盆墨兰,送给老师。人养花根,花养人心,希望师长的老年时光能常有花香围绕,也常有儿女陪伴膝前,这样,他就能老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想起儿子少时临摹王羲之的字帖:“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幽兰在侧,暗香浮动,那妍美飘逸的字体,像极了随风舞动的兰叶,墨香与兰香成就了一代书圣笔端的自由灵动。想起送给独居母亲的那盆兰,寻常百姓的家里,是该有一点素瓣幽香的清喜。我没法把“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句子吟给母亲听,她不懂,但她闻了闻竟然说道,兰花的香香得正好。

正在我凝神的当口,妻笑道:“这是啥花呀?猴年马月开一回,不带劲!”我反驳道:“不带劲?你当是切菜剁肉,大马金刀的!这是养花,是陶冶性情,性情,你懂吗?”我暗笑她的目光短浅,没领略过墨兰的幽香清远,淡雅脱俗,怎么能知道它是卉苑奇葩呢。此时,小屋一隅,轻嗅着淡淡花香就足够了。向外看去,柳枝返青,春风仿佛被我的墨兰花香醺醉,正踉踉跄跄走过千山万野,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