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洹水之滨。一座青铜色的博物馆大气庄重,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2月26日,这里正式面对公众开放。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
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在哪儿?有哪些文物特别吸睛?从新馆里如何“读”懂商文明?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
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重磅亮相
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纱厂路西段,毗邻洹河。博物馆大门外,阳光下,两方静谧的水面闪耀着光芒。
殷墟博物馆新馆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新馆共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以及四个专题展览、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再现了三千多年前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由已知求未知,回顾商文明探索历程,殷墟是起点与基石。
基本陈列将长期对公众开放,展示几代殷墟考古人接力前行、不断求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要发掘成果,对夏商都邑的深入研究,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商文化研究提供了对比标尺。
众多首次亮相的各类珍贵文物再现了商朝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都城的风貌,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最为辉煌的时代——大邑商。
有一张“3000年前的请假条”
在新馆一楼车马遗迹专题展厅内,考古工作者正在仔细清理殷墟遗址出土的马车实物标本。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
手铲微微倾斜,轻轻刮落表层泥土,再用竹签沿着土层纹路慢慢清理,最后用刷子扫去表层浮土,一个清晰的车轮遗迹便在考古工作者手中显露出来。这场开在博物馆的“考古公开课”载着游客穿越3000年时光,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
新馆三楼,110余片首次展出的甲骨记录了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考古工作者推测“子”是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的儿子,是一位热衷于占卜的问卜者。其中一条“子其疫,弜往学”的卜辞,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兴趣。
“这条卜辞记录着‘子’入学后有一日生病,但又不敢无故旷课,于是他就占卜,这次的疾病是否严重?我是否能去上学?”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胥怡雯说,这条卜辞被称为“3000年前的请假条”。
千年之约,不仅是展厅中的风景,更是静水深流的力量。开馆当天,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游客郝明宇刚刚走出展厅,就对记者感慨道:“不得不说,我可能并不了解这些文物,但走近注视它们时,没有人能抵挡住它们的魅力。”
“为中华文明点赞!”“感觉能在里面泡一天”“列入我的旅游目的地清单”……许多游客这样在网上给博物馆留言。
已向公众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
殷墟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采取分时段错峰限流参观方式,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
开馆时间:8:3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无休(临时公告闭馆除外)。已面向公众开放预约通道。
精彩看点
商代人也有搓澡巾? 它叫陶公式(chuǎng)
形状呈圆饼状,表面微微凸起,密密麻麻,这个看上去很粗糙的文物。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
它的名字叫陶公式(chuǎng),是商代人洗澡时的清洁用具,相当于现代人的“搓澡巾”。
现存唯一! 甲骨镶嵌绿松石
殷墟最初闻名于世,源自陆续出土的约15万片甲骨。而这件甲骨更为珍贵,它是我国博物馆
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记录了商王与军队巡视捕猎的事件,彰显商王权威之余,使整片甲骨显得非常华美。
屯南甲骨: 一片惊天下的 “明星甲骨”
这片牛肩胛骨上发现单字93个,字字清晰,大小均匀,契刻有力。文字记录了商王多次关于田猎是否有灾祸的占卜,由于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骨”字,国家邮政局曾用它的形象向全球发行纪念邮品,堪称“甲骨明星”。
这只手 指缝中 流过3000年
青铜器也是参观殷墟时不能错过的篇章,这件青铜手型器造型逼真,五指比例适中,指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手背还装饰有精美的兽面纹。它是权杖还是义肢?甚至是古人的“痒痒挠”?
岁月带走了答案,只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