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豆豆乐
最近流行一个词,“潜水艇父母”。之所以叫潜水艇父母,是因为这类父母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跟潜水艇似的。平时,他们默默地隐藏在孩子背后,而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就会突然现身,提供及时又必要的帮助。
我觉得“潜水艇”这个形容颇为有趣,感觉能非常言简意赅地形容出一个人的可爱品质。比如,我导师。于是,我给我导发微信,开头第一句话便是:“我觉得你是我的潜水艇导师。”
我导过了几个小时,才回我:“刚下课。你怎么上班时间又玩手机?”她讲话总是这样朴实无华,短短几行字,就能一秒将我拉回曾经在她手底下写论文的日子。
我们学院是入学就分配导师,分完了就一直延续到毕业。分配之初,导师和学生都处于互不了解状态,能不能合得来全凭撞大运。她第一次找我谈话,不是因为她有事找我,也不是因为我有事找她,而是因为学院有规定,每个学期,导师和学生都要见上一面。
“咱俩聊点什么呢?”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唯我俩颇显尴尬地四目相对。她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个精致的小铁罐,问我吃不吃糖。我还没回答,她就抓起一把往我兜里一揣:“吃吧,反正我觉得挺好吃的。”
她问我有没有事要帮忙,我说,没有。然后,我们那个学期就再没见过。不仅不见面,话也说不了几句。她挺忙的,不教课的时候根本不来学校。
她不找我,我也不找她,因为我一直觉得,她不找我,可能是不太喜欢我。既然她不喜欢我,我觉得我还是少出现为妙。这样的相处模式一直到我升到毕业年级。
因为毕业论文进展缓慢,我实在是撑不住了,开始疯狂给她发邮件。每一封邮件都写满了我的惶恐和不安,因为我的实验模型实在是做不出来。我能掌握的技巧十分有限,完全调不出来合适的,能用来写论文的数据。
她没回邮件,但是一个星期之后,约我去她办公室,告诉我:“这个数据我看了一下,筛出了几组能用的,我给你存在这个文件夹里了。”我当时愣在原地,反复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我的那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居然以一己之力帮我把模型调完美了!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调出一个完美模型,少说也得要一个多月。
“你这个论文,能接着写了吧?”她问。我连声说“能能能”,说真的,我当时都要感动得哭出来。
后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听师弟师妹们讲,我导师总是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不常在别人的生活里露面。但是,她却永远当着别人学术生涯里的“潜水艇”。时刻保持警觉,时刻在学生们面临困难时,及时出场支援,做最坚实的后盾。默默地为学生们奉献时间和精力,默默地为年轻人们的光明未来耕耘。
我的“潜水艇”导师,永远值得尊敬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