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朱坝活鱼锅贴

□南京 赵建业

前几天,我到奥体中心附近开会。我扯下口罩,与坐在身边的老书记打招呼。他乐呵呵,抵近耳边关心地问:“住房解决了吧!你老家有活鱼锅贴!”说着话,我们两手紧握。

27年前,因拍摄宣传老书记的专题片,我路过家乡洪泽,第一次品尝“朱坝活鱼锅贴”。我为啥要在“活鱼锅贴”前加上“朱坝”的地域名称,听我慢慢道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205国道宁连路开通,“朱坝活鱼锅贴”招牌足够闪亮,俨然是洪泽活色生香的美食名片。原先的朱坝,偏距洪泽城东七八里,没有宁连路穿境而过的时候,相对闭塞。宁连路开通后,善烹饪的厨师,就地生财,端上鲜香袅绕的“活鱼锅贴”,招待八方宾朋。

麦苗拔节,油菜花开。我乘坐单位王师傅开的小车,从下关渡江纪念碑出发到鼓楼广场江苏电视台,接上了专题部的工作人员。小轿车过了长江大桥,沿宁连路疾驰,前往淮安船闸。到三河大桥,已经中午。我说,到我家乡洪泽了。几人一致建议,中餐简单点,到前面朱坝,吃“活鱼锅贴”。

宁连路两边的“活鱼锅贴”招牌林立。路西边一溜排十几家“活鱼锅贴”店主招手,笑脸迎客。下车,走进简朴的餐馆。餐馆主人手里提着网兜,热情招呼,指着大水盆,说:“鲜活的鲫鱼,洪泽湖野生的;活蹦乱跳的草虾,野生的;时令蔬菜,新鲜刚摘的……”我们围桌坐下,说,您当家!

餐馆男主人杀鱼。女主人煮盐水虾、炒菜、烙饼。大约半个小时工夫,四个大海碗,每碗两条鲫鱼,汤汁乳白,鱼香袅袅,端上餐桌!品尝正宗的“活鱼锅贴”,大家一致说,味道鲜美,确实不错。心底陡生一丝自豪,脸上格外有光。

我跟老板唠嗑,说,我来自洪泽乡下。老板听了,打开话匣子,说,鱼是不是野生的,很好辨认。鱼塘喂养的,脊背青灰;深涧野生的,脊背青褐;灌溉河捕获的,肚皮青白。而且,野生鲫鱼,鱼身瘦长,鱼尾像飞翔的燕子;喂养的,肥美巴掌大,鱼划水短粗。老板娘说,鱼汤鲜美,也有窍门。“鱼嘟千滚,下肚安稳”。锅烧热,挖一大勺猪油,滑锅,鱼煎两面。葱姜去腥。白胡椒提鲜。烧出的鱼汤,汤汁乳白浓稠鲜香。

离开洪泽乡村八年后,我第一次在宁连路旁朱坝的渔家餐馆,品尝“活鱼锅贴”,喝鲜辣鱼汤,吃烙制薄饼,砸吧砸吧嘴唇,味蕾种下家乡美食记忆。

伴随宁连路开通,一向精明的“朱坝人”,想着法子尽地主之谊,烹制鲜香叫绝的“活鱼锅贴”,招待南来北往的过客。“活鱼锅贴”烧出了地域的特色风味,这也是对美食之乡菜品的丰富传承。但有人将“活鱼锅贴”攀上高枝,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扯上裙带关系。

一个月后,专题片即将播出,编导做东邀请我。我们那晚在丹凤街上一家精致的餐厅二楼小酌,闲扯的竟然是关于“活鱼锅贴”的话题。我推介说,在洪泽水乡,其实“小鱼锅贴”,那才真是鲜香叫绝。

“活鱼锅贴”与“小鱼锅贴”是家乡洪泽餐桌盛开的两朵姐妹花。乡下人说话憨直,不喜欢拐弯抹角,“活鱼锅贴”?嘿嘿,不就是烧鱼汤、贴面饼啊。作为地道的洪泽乡下人,虽身在江南,深嗅家乡鲜鱼美味,不觉口流馋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