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换菜单小记

□东台 李波

节后请客,订好酒店,晚上黄经理发来菜单,言明菜可以更换,直到满意为止。我将菜单发到家庭群,征求意见。时间不长,下面就跟了一串帖子:

“菌菇老母鸡汤就不要了,每次这菜客人只喝汤,不吃鸡肉,鸡肉太老,嚼不动。”

“浓汤鱼肚烩蹄筋,喜欢吃的人不多,每次请客都有这菜,看着就烦人。”

“红烧羊肉膻气重,我从来不吃羊肉,这个菜换掉。”

“过年肉吃得太多,红烧肉也不要。”

……

觉得他们的意见多少有点儿道理。便问:“总的数量不能减少,换掉这几样菜,你们认为应当换上什么菜?”没多会儿,家人就跟帖建议:

“菌菇老母鸡汤换成红烧老鹅,这个菜味道不错,喜欢吃的人不少。”

“浓汤鱼肚烩蹄筋换成毛血旺,这个菜客人应该喜欢吃。”

“红烧羊肉换成韭菜炒百叶,菜单上素菜太少。”

“红烧肉也换成素菜,刚过完年,肚子里谁也不差油水。”

“毛血旺”于我来说是个新名词,特地上网搜了下,感觉食材真不错。要是用这些食材烹调,应该是道受欢迎的菜肴。

于是我做了决定:“羊肉就不换了,一个人不爱吃,不能说客人都不爱吃;其他菜就按你们说的更换。”

等了会儿没见到异议,便将更换的菜名发给了酒店黄经理,黄经理立马回复:“好的,就按你说的定,有什么情况可随时联系。”

黄经理将修改后的菜单发了过来让我确认,我确认后将菜单发到家庭群,又有家人建议:“将基围虾换成河虾,河虾比基围虾好吃。”将此建议发给黄经理,黄经理回复:“现在冰天雪地,实在买不到河虾,真的不好意思。”河都结冰了,不能强人所难。我回:“那就算了,不换。”对方回:“谢谢理解!”

第二天中午,客人们如约而至,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事后感觉,中午吃的菜不咋地,家人也觉不咋地。问题出在哪儿?想想就明白了,桌上没了菌菇老母鸡、鱼肚烩蹄筋、红烧肉这些传统大菜,加之毛血旺也是鸭血居多,菜品质量就显得“单薄”,少了“厚度”。

师傅是根据菜品营养和价值配菜,外行凭个人喜好随意换菜,结果菜也就不咋地了。教训是,尊重配菜师傅的劳动,家人的意见不一定都要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