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薛来彩
南京的蒋王庙,现在已经没有“庙”了。但在很早很早以前是有的,每年还举办庙会。据考证,“庙”中供奉的是东汉人蒋子文。蒋子文是广陵(今扬州)人,东汉末任秣陵(今南京)县尉,因追逐盗贼而战死于钟山脚下,百姓为他建庙祭祀。三国时,孙权封他为“蒋侯”,还将钟山改为“蒋山”;到宋明帝时,封他为“蒋王”;到萧齐时,更晋封为“蒋帝”。宋代诗人曾极《蒋帝庙》诗云:“白马千年系庙门,炉烟浮动衮龙昏。阖棺漫说荣枯定,青骨犹当履至尊。”说的就是这事,蒋子文从俗人被逐步神话为“神”,岂不是“青骨犹当履至尊”?由此民间对蒋子文的祭祀活动也愈演愈烈,逐步衍生成蒋王庙的庙会。
二十年前我到南京工作时,家住蒋王庙附近,常到蒋王庙的登山道去登山。“庙”虽没了,但庙会还延续着,我就到那里逛过几次庙会。记忆中庙会的规模不是很大,但也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商贩们沿登山道两侧摆满了地摊,搭了许多帐篷,各种五花八门的物件、各种五颜六色的食品、各种花花绿绿的衣服,也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我在庙会摊位上买了一大包小时候特爱吃的蜜三刀、董糖、酥笏牌等,吃了很长时间。在南京还能享受到童年的味道,真令我意外。但2003年“非典”肆虐,有关部门害怕因举办庙会引起传染,便决定暂时停办,这也停就停了三年。此后由于道路拓宽、城市改造等诸多因素,2005年蒋王庙的庙会活动正式停办,蒋王庙也就只剩下地名了。庙会曾经带给我的感动和鲜活记忆都留在了岁月深处。
现在的蒋王庙只是南京地铁四号线的一个站名,每天往来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似乎再没有人理会蒋王庙究竟是怎么回事。蒋王庙曾经的繁华、精彩,都湮没在寻常巷陌了。但当你从地铁口出来,猛然间会眼睛一亮,一眼便看见对面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那就是岐阳王李文忠墓,冥冥中为蒋王庙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蒋子文与李文忠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19岁开始领兵作战,屡立战功,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战神”。而蒋子文“嗜酒好色,挑挞无度”,也没有什么战功,死后却被封“神”,在多地被建庙(扬州也建有“蒋王庙”)祭祀,真是让人无语。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不忍细品。
上世纪90年代,金陵石化在蒋王庙斜对面建起了南京当时最大的社区——樱驼花园,百岁老人袁晓圆还专门为它题写了园名。曾经逐渐荒凉的地方,一下子又红火起来,烟火气也越来越浓。在蒋王庙与樱驼花园之间有一条200多米的小道,尽头就是著名的中国医科院皮肤病医院,每天从全国各地来看病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外地病人往往找不到这家医院,只能找“蒋王庙”,蒋王庙就成了一个标志路名。
现在作为地名的蒋王庙,真像一个落魄的公子,不禁使人感叹:曾经连绵香火盛,至今谁识蒋王名?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失,改变了一切,哪怕是“神”也经不起这样的改变。但对我来说,蒋王庙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洋溢着一日三餐的温暖。家住蒋王庙,让我设身处地感受到城市的沧桑巨变,体验到城市发展的步伐。
一个地方和一个人一样,既有辉煌灿烂的高光时刻,也有低谷沉寂的时候。“蒋王庙”这三个字,总会时不时让人想起什么,想起过去岁月的种种,想起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传奇,比如历史、文化,或者所谓沧海桑田,令人不胜感叹。但于我,面对这些曾经熟悉的街景,心里总会涌出一份非常温暖的踏实,因为那是我曾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