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2月29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举办2024年度爱耳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现代快报记者在病房见到来自安徽的13岁小耳畸形患者小美(化名),她在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已经成功完成了小耳再造一期手术,即将出院。据悉,2024年度,中大医院将继续联合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面向全国征集20位家庭困难的小耳患者,资助他们接受小耳再造手术。
通讯员 刘敏 王倩 程守勤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女孩始终披着长发,因为一只不完整的耳朵
“同学会问我,‘耳朵怎么是这样的’。”小美的右耳,从出生时,便不完整。虽然她一直披着长发,但依然会遇到一些好奇的目光和询问。这也造成她的性格有些内向。小美一家住在安徽农村,家里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小美父亲务农和打零工。小美的父亲介绍,他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到中大医院可以造耳,身边的老乡也推荐他来试一试,这次寒假,他便带小美来到中大医院。
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磊告诉记者,接诊了解情况后,医院考虑到小美家庭情况 ,先安排她住院做手术,同时申请了瑞华基金,减免了大部分费用。“这是孩子的第一次手术,半年后会进行第二次手术,让耳朵立起来,获得一个好的外形,第三次手术再做一些小的修整,就能达到更逼真的效果了。”
精雕细琢,他们已完成2000余例外耳再造术
小美的“小耳”究竟是什么疾病?该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张珏介绍,先天性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的缺损,仅残留畸形的软骨及耳垂,没有外耳道,CT检查可以发现中耳和内耳发育不良,同时患侧的听觉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这种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大约万分之2.79。
张珏表示,小耳症发病原因还在研究中,通常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母亲在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及用药、居住环境中的污染和某些疾病。此外,先天性小耳畸形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由许多对微效累加基因和某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据悉,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之一,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特别是小耳再造整形技术一直是该科的“王牌项目”,该院为每一位小耳再造的患者“私人定制”个性化方案,至今已经为全国各地的耳缺损患者成功完成了2000余例外耳再造手术。
征集20名小耳患者,可获基金资助
王磊介绍,为让更多小耳症患者受益,中大医院启动新一年度的“爱耳公益行动”,这也是该院连续开展的第十七届爱耳公益行动。2024年度,中大医院继续联合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面向全国征集20位家庭困难的小耳患者,资助他们接受小耳再造手术。
即日起,全国家庭困难的小耳患者可以向中大医院申请报名。通过审核者,将获得瑞华慈善基金会资助支持。
据了解,“爱耳公益行动”项目具体的申报要求有:年满6周岁小于18周岁的无耳、小耳患者;提供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家庭,并能提供低保证明或村委会(居委会)、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困难学生可提供国家助学贷款证明,政府特殊优抚对象能提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证明等,可作为证明依据。相关情况可在工作时间内拨打电话(025)83272212、83262280咨询。
王磊表示,小美只是中大医院爱耳公益行动的受益者之一,自2017年,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资助中大医院小耳再造项目以来,已经帮助近100名小耳患者重塑新耳,希望该公益项目可以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小耳症患者圆“造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