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韩松落最新中短篇小说集《晚春情话》出版

电工班的李志亮离家出走了

《晚春情话》 韩松落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2月

大卫·林奇是这样开始一个故事的:碧蓝天空,白色栅栏,红色玫瑰和黄色郁金香,圆鼓鼓地盛开着,翠绿的叶子托着花朵,孩童过马路,女人喝下午茶,老男人浇草坪,年轻人徘徊在草地上,低头翻捡着什么:哦,草丛里有一只爬满蚂蚁的人耳朵。

这里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开始:群山环绕的小城,白杨树和槭树的叶子被夏天的太阳晒成墨绿,灰色的楼宇,阳台上有鸽子咕咕鸣叫,屋檐下,燕子在泥窝边轻盈地弹跳一下,然后飞走,燕子飞走的地方,有一扇窗,阳光照进窗户,投在临窗的木桌子上,桌上有一张信纸,写着一些字,随后,有个男人走进屋子,拿起这张纸,皱着眉头,开始阅读。

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二日,甘肃东部的天泽县,省矿业机械厂电工班的李志亮,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

李志亮生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祖籍辽宁,是矿业机械厂的子弟。父亲李东强,一九四○年生于辽宁。母亲郝琴,一九四三年生于河北。李东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矿业机械厂担任工程师。哈工大毕业生为什么会来位于甘肃县城的机械厂工作,他从来未曾解说过。郝琴则在李东强的安排下,到厂里的后勤部门工作。李志亮生于河北,四岁时随父母到了天泽,在矿业机械厂幼儿园度过两年,六岁时到天泽县东关小学读书,十二岁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天泽县二中初中部就读,初二时转学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天泽县一中初中部,高中依然在天泽县一中就读,高三时考入中原机械工业学校,一九八九年,回到省矿业机械厂工作。开始在车间,后来在父亲的协调下,转到电工班工作。

矿业机械厂所在的天泽县,位于甘肃东部,距离省城兰州二百公里,面积三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八万,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秦始皇时代设县,其后两千多年,面积有扩有缩,但大致位置没有变化。因为地势平坦,位于陇海线,且有河流,有矿产,五十年代之后,陆续有工厂迁移至此。除省矿业机械厂之外,天泽县还有一家冶炼厂、两家修造厂、一家塑料厂,几支驻守在当地的部队。矿业机械厂在当地是大企业,有员工两千。县城的商业,都集中在矿业机械厂、冶炼厂所在的云川北路上。

矿业机械厂的核心部分从辽宁迁来,创始阶段的工人,多数是东北人和河北人,他们的后代也多半在工厂工作,工厂有自己的生活区。矿业机械厂由此成了一块飞地。天泽人说当地话和兰州话,矿机厂的人说普通话、东北话、上海话,当地人听秦腔,矿机厂的人听京戏和越剧、沪剧。天泽县最早穿牛仔裤、最早跳迪斯科的,都是矿机厂工人。李志亮在这里长大,需要在两个世界转换。在厂区和家里说普通话和东北话,在学校和县城说天泽话和兰州话。

李东强的外形,有明显的东北人特质,方头大脸,眉眼端正,但性格温暾,沉默寡言,倒是和本地人比较接近,在非常年代也没有因为言行出挑带来麻烦。但他有个喜好,和本地人不一样,也和他的粗糙外形不一致 ——他有藏书的习惯,家有藏书接近五百册,而天泽县图书馆的藏书,也不过两万册。但李东强极少邀请人到家里做客,也从不徒手拿书在街上行走,甚至一再告诫家人,不要在任何场所被人看到手里拿着书。因此,他的藏书和读书习惯,从没引起人们注意。

李东强和郝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志明,生于一九六六年,中专毕业后,到矿业机械厂工作;二儿子就是李志亮。两个儿子的相貌,比父亲英俊许多,但两个人都有一种蒙尘之感,像是在刚刚制作完成的匕首上,撒了一把土,英俊得毫不明显,需要仔细辨认。两个儿子的性格,也比父亲爽朗,因为基本是在当地长大,有童年朋友,交往范围也更广。

一家人居住在矿业机械厂的家属区,十一号楼三单元302,他们的住房由矿业机械厂自行修建,在一九九二年竣工,根据面积和楼层,以每套 1.5万元到 2.5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厂内职工。售卖之前,根据工龄、职称、职务等因素进行了排序,李东强分配到的这套,房本面积九十平方米,实际一百四十平方米,售价 2.5万元。

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丝毫古怪之处,全家人的性格、行为,乃至消费、娱乐,就在天泽县城居民的均线附近摆动。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一切用品,也像所有天泽人一样,非常容易辨认出处。军便服、军大衣、军靴、军用皮带,通常购自县城附近部队门市部,每逢部队廉价处理军用品或者周边,小城青年就蜂拥而至;工作服、绒衣、手套、电工绝缘鞋、挎包,是厂里的劳保用品;脸盆、香皂、洗发膏、牙膏、球鞋、皮鞋、文具,购自天泽县百货大楼,每批就那么几款,可以凭借款式分辨出购买时间。偶然也有来自其他地方的物品:比如,有些年轻人,会在周末乘火车去兰州(通常都会设法逃票),买花衬衣、卫衣和饰品。还有几次,是白银针织厂等日用品工厂遭遇经营危机,用白汗衫和背心等产品抵工资,员工们拉着产品来到天泽县,在街心花园兜售,价格极为低廉,汗衫五块,背心三块。第二天,天泽县的男性,几乎全部穿上同款汗衫和背心。

在其余地方,天泽县居民的生活,也显得单调和整齐划一。八十年代末,广场舞兴起,因为起初的主力是中老年人,被叫作老年迪斯科。后来,全县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几乎全部加入。九十年代初,气功热,几大气功门派,统治了全城成年人,也有儿童和少年加入。有一位八岁男孩,由家长引领,用一年时间,练到某种气功二级,成为“气功神童”,到处参加报告会并展示神通。一九八八年,《红高粱》获得金熊奖,全城居民出动观影。因为传说此片儿童不宜,小孩都被留在家里,有个孩子因无人看管,在家触电身亡。一九九二年,《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全城居民又一次倾巢出动。

天泽县也极少发生凶案,大多数治安案件,都在盗窃、斗殴、诈骗这个层级。仅有的几起凶杀案,都是熟人作案,很快就破案。公安局门口,有四个装了玻璃的看板,两左两右,用以展示公安局侦破的凶案,从现场血迹到尸体远景、近景和伤口局部,全部彩色照片,配以仿宋体手写的案情介绍。看板的更换速度,依据凶案发生频率,或者说,凶案被侦破的频率而定。如果半年没有适合展示的凶案,就半年不换,以至于彩色照片全部褪色。

李志亮的性格,也在均线附近,不算温和,也不至于暴戾,不细腻,也不算粗糙。他的日常穿着,也没有出格的地方,毕竟,父亲李东强最担心的,就是自家人过于引人注目,带来灾祸,每每发现这种苗头,就全力打压。李志亮常穿的衣服,包括一身军便服,两件化纤夹克,几件白衬衣,一身工装蓝的运动款绒衣,冬装是部队的劳保棉袄和军大衣,还有一件托人在空军基地买到的深棕色飞行员皮夹克,带毛领,非常昂贵,但他一直舍不得穿这件衣服。一九九四年,他还曾用一百八十块钱,在兰州市东部批发市场,购买了一件墨绿色的羽绒服,回家之后,在周围的环境衬托下,他发现这件衣服的颜色还是扎眼,第一次穿出去,就被熟人评价为“真骚情”,他再也没让这件衣服上身。

李志亮的爱好很少,可以算作爱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用机械厂的边角料,制作各种摆件。有一阵子,兰州青年流行用炮弹壳、子弹壳制作工艺品,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天泽县,李志亮不能免俗,找到部队上的熟人,要了些训练用过的弹壳,做了几件东西,但很快就厌倦了。

内容简介

《晚春情话》是韩松落最新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韩松落全新创作的六篇作品。其中,《鱼缸与霞光》居2023《收获》文学榜中篇小说榜榜首,《写给雷米杨的情歌》发表于《天涯》2023年第2期,《雷米杨的黄金时代》发表于《芳草》2024年第1期,《我父亲的奇想之屋》居 2021《收获》文学榜中篇小说榜四,《晚春情话》发表于《山花》2023年第5期。

作者简介

韩松落

70年代生人。1995年开始创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收获》《花城》《天涯》《散文》《大家》《小说界》等。2004年开始在《时尚芭莎》《看电影》等百余家媒体开设专栏,获2012《智族GQ》“年度专栏作家”。著有《春山夜行》《为了报仇看电影》等,发行音乐专辑《靠记忆过冬的鸟:韩松落个人作品集》。出镜《跟着唐诗去旅行》《中国这么美》《文学的日常》等纪录片。担任平遥影展、澳门影展等多项电影奖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