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徐廷华
三月的雨,淅淅沥沥,这“随风潜入夜”的好雨,让我不由得想起也是细雨霏霏的一个三月的往事。
2012年3月4日,我从四条巷的市作协办完事,步行转到郑和公园,渐渐看到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雨幕中,有晃动着身披透明的塑料雨衣,有晃动着的五彩雨伞。广场上两棵树之间还拉起一条大红的横幅。走近看了宣传牌,才明了是现代快报与白下区房屋保修服务中心(那时白下与秦淮两区尚未合并)联合开展学雷锋活动。公园的一侧摆放着一溜桌椅,撑着简易的帆布棚,志愿者在为附近居民维修小家电。另一侧是白房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报名终身享受帮扶免费家政服务的住户,限50户名额。
我收拢雨伞,看了下报名的细则,其中有一行字映入眼帘:失独家庭优先。于是我与一位工作人员讲了家里的情况,并说到家里一遇到电灯坏、下水道堵塞、水管漏水真不方便。她面带微笑,问我带了身份证没有。我说赶巧身份证就在身边,于是拿出来给她,她看了一眼:哦,你家住建邺区南湖,还蛮远的。随手递给我一张表格让我填一下。
当我填完表,交给那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时,她给了我一张卡片,说:“以后碰到困难就打上面这个电话,我们白房的‘青年文明号’会派人上门服务,明年还会送你一份现代快报。”
几个月后,我家客厅的节能灯不亮了,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妻子忽然想起我参加白房终身服务的事。我从方桌的玻璃台板下找出那张卡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按上面电话打过去。一个小时后就有人轻敲我家的门,开门一看是一位身穿印有“白房”字样工作服的年轻人。我忙迎客问小伙子尊姓,他说姓唐,接着倒茶递烟,他摆摆手说不用,抬头紧盯着看吊顶上的节能灯,继而站在凳子上卸下扣板,取出节能灯模块,他测试了一下,对我说:灯管坏了,照样子去五金店重新买一套。
我显得有点为难,怕买错了,想请唐师傅陪我去。他一口答应,于是坐在他的电动车上,到附近五金店买了一套。回来后,唐师傅利索地接上电线,按了下开关,灯就亮了。他将扣板合上,从凳子上下来。我问他:收多少钱?他说:我们是免费服务的,不收钱。接着他打趣地笑着说:材料费是要你们自己出的。
唐师傅茶没喝一口,烟没抽一支,进门就干活。我目送他骑车的背影隐没在小区的绿树丛中,心里萌生出对白房的一种信任感。后来我家里又碰上下水道堵塞的焦心事,仍是白房解决的。
转眼到了2013年1月1日,那天我去楼下报箱取报,在光明日报旁正依偎着一份现代快报,它们拥抱在一起,外面那轻盈如蝶的雪花正飞舞在新年的天空。
日子慢悠悠地过去了,冬去春来,夏去秋至,一分一秒,一点一滴挨过去,离远了,淡忘了,可总还有点什么东西留在我心底。现代快报,也因为我与白房的这份情愫,年年月月,陪伴我转眼走过十一年,一天一份,天天送来最新的消息、最新的喜讯、最新的人间温暖。或许它会陪伴我一生。
写完这篇小文时,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已停了,梅花呢喃,喜鹊喳喳,春天正在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