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胸中别有春

□南京 赵培龙

时序春来早,朔风冻新泥。从去年底至今年二月下旬,风刀霜剑雪盖霰击,寒潮接踵而至,气温有时降至零下七八度。为了秦淮河畔那一方小菜地,我和爱人先后四次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就这般呵护,豌豆苗、茼蒿和芹菜还是被冻得或蔫或枯或东倒西歪。只有荠菜和黑塌菜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虽然“九九”将至,仍然周天寒彻。往年这个时候已是暖风阵阵花儿朵朵,种菜的人们便可在露天土基上育苗了。然而,今年如果不进行人工催芽育苗,气温一旦回暖就没有小青苗下地种植了。

我很佩服爱人,她在抖音上七查八找,觅得一则人工催芽育苗的方法,于是不假思索如法炮制。首先将网上买来的青椒、茄子等种子,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数小时,然后分别用湿纸巾包好沥水,再用小塑料袋包裹严实。接下来的举动既好笑又不可思议。先说好笑。她将小塑料袋竟然毫不犹豫地揣入胸前内衣。先前只听说用恒温箱孵小鸡、或者用人体焐蚕籽的,从没听说用体温焐种催芽的。说不可思议,居然要放在身上焐一周左右,晚上亦要塞入被窝保温,两三天还要拿出观察湿度,适当添加水分,这很需要耐心。

一周以后,爱人小心翼翼打开塑料袋,奇迹果然发生,只见一粒粒泡开的种子上居然冒出了细细白白的尖芽。只是天公不作美,此时气温仍然偏低,如果将幼嫩的芽尖直接移到露天土基上,势必冻伤腐烂。

长时间随身携带焐种催芽着实不容易。为了配合爱人“工作”,我找来细竹竿和塑料薄膜,在小菜地一角朝阳处搭起一个约50公分高、80公分见方的“小阳棚”,用镊子将尖芽一粒粒移到松软的土基之上,而后撒上一层细土。至此,我和爱人每天隔着辍满晶莹水珠的塑料薄膜,观看“小阳棚”内土层上的变化,并根据气温进行调湿、通风、控温。一周之后,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土基上星星点点嫩绿的苗头,再过两天便是一个个打开的丫叶,再过几天则变成了一整片嫩绿的青苗。真是:“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宋·邵雍《自贻吟》)现在,只等天气转暖一些,我们便可将这些绿油油的小精灵连同基土移出“小阳棚”,植入春风浩荡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