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大多数作家的遗作都不值得我们过于重视。本月文学界最大的事件大概就是马尔克斯的遗作《我们八月见》全球首发,而且是包括中文、英文等四十多种语言版本同步发行。原本我也认为这本书充其量就是翻翻的充数之作。但读完《我们八月见》后,我改变了最初的偏见。
马尔克斯生前最后出版的一本小说是2004年的《苦妓回忆录》。根据编辑克里斯托瓦尔·佩拉写的编辑手记,马尔克斯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写完《苦妓回忆录》,与此同时,他还在创作《我们八月见》,但这本书的写作却没有那么容易。从1999年开始写作的书,到了2004年,五个年头,马尔克斯写了五个版本,仍然感觉不满意,将其束之高阁。但在他留下的手稿中又有“最终版棒极了”的字样。我最初以为,马尔克斯的苦恼可能在于,他永远写不完这本书了。但前后的矛盾心态让我意识到,他最大的苦恼源自他的阿兹海默症,就如同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只能写到他二十五岁离开哥伦比亚的时刻,他的记忆力已经无法让他继续写作。
《我们八月见》讲述了一个中年女人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安娜·玛格达莱纳·巴赫,四十六岁,结婚二十七年,儿女双全,老公英俊潇洒,多才多艺,是优秀的音乐教师。两人婚后一直如胶似漆,知根知底。小说的开始,每年的八月十六日,安娜都会独自一人离开家,去一个小岛上,拜祭自己的母亲。母亲去世前要求葬在岛上,她理解了母亲的心愿,每年此时都会上岛来到坟前,献上一束剑兰。
有一次,安娜祭拜完了母亲之后,去了岛上的酒吧用餐,与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偶遇,两人谈得投机,打得火热,于是安娜“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觉,认定自己该迈出那一步,这是她一生中连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而她毫不遮掩地行动了”。两人一夜欢愉后,男人早晨偷偷离开,并在她的书中留下了20美元的钞票。这样一次偶然的艳遇改变了安娜,她再也不是原来的她了。她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自己,审视着自己的婚姻。她开始怀疑丈夫的忠诚,她用更加严苛的标准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她让自己的家庭陷入了不安之中。但下一年的八月即将来临之前,她才发现自己非常渴望踏上小岛的那一刻,她觉得只有到了岛上,她才能焕然一新,活力四射。
这本小说很薄,满打满算也只有100页。在小说未完成的时候,已经有流传说这本小说的主题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在一个埋葬她母亲的小岛上遇到一生所爱的故事。但后来马尔克斯说,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在岛上遇到的并非一生所爱,而是每次遇到的都是不同的情人。这主题的变化很有意思,我们知道马尔克斯几乎在同时写作《苦妓回忆录》和《我们八月见》,从某种意义上,这两本书的主题都一样,都讲述一个人的欲望,只不过是前者讲述了一个老男人对欲望无奈的驯服,而后者讲述了一个中年女人欲望的觉醒。前者让人感觉不适,那种陈旧的男性视角,老男人对年轻女性的意淫,让人感觉马尔克斯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远离现实;后者让人感觉到马尔克斯晚年的写作视角并未固化,多余的男性凝视逐渐让位于对女性的理解,所谓理解就是把属于女性的欲望归还给女性。
在这本小说中,每年在岛上的艳遇,逐渐改变了安娜的个性。第一次艳遇后,她想知道那个人是谁,想了解那个人的一切,但接下来的冒险中,她从来不关心那些人到底是谁,她只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适合的男性。当她不断被男性骚扰的时候,她只能愤怒地拒绝,并且意识到“在这样一个男权世界里,生为女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幸”。
这本小说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结尾了,安娜在母亲的墓碑旁边发现了蛛丝马迹,原来这个岛上一直有个母亲深爱而不得的男人,所以她才选择死后葬在这里。原本以为父母恩爱一生的安娜发现了真相,她掘开了母亲的坟墓,打包了母亲的遗骨,带着尸骨袋回家了。
安娜再也不想被困在母亲一样的命运里,她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好书试读
母亲过世后,梳妆台上还留着几瓶香水。混迹在“香奈儿5号”等香水中的,有瓶香气很淡、颜色泛蓝的紫花地丁香水。母亲喜欢紫花地丁的颜色,她也着实适合这种颜色。我坚信这些香水之中,她最爱这瓶有着淡淡青草香的紫花地丁香水,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母亲生前与我的母女关系绝不算良好。除了世间常见的母女纠葛——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世上会有良好的母女关系——我一门心思想着“不能变成母亲那样的人”,母亲则恨我离家太远让她无计可施。母亲一生中有诸多抱怨,在我看来毫无幸福可言,但她却从没试图挣脱那种生活,这让我恨其不争。
话虽如此,赋予我生命的这对夫妻仍以父母的名义挡在我面前,宛如一组屏风。不论好坏,他们都曾是我的屏风。失去双亲的友人曾经描述:“父母过世,意味着自己与死亡之间的屏障彻底消失,整个人完全暴露在风雨之中。”这形容真是太贴切了。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
[日]上野千鹤子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有些女人专门嫁错人。莉利亚不在其列。只是丈夫们都已经走了,记忆中他们的宽厚和微瑕无非是餐桌上的香草布丁:低卡、无糖、滋味寡淡。谁曾料想,她会活着看到有一天食物以尽可能不填饱肚子为荣?
对待凯瑟琳,莉利亚必须讲究策略。和她母亲露西一样,她善于用失落谱写人生。露西在27岁时自杀身亡,那时她刚诞下凯瑟琳两个月。早年,莉利亚曾幻想向凯瑟琳死去的母亲炫耀她取得的无论多微小的成就。瞧小凯瑟琳新长出的牙齿!瞧她柔软的鬈发!瞧你错过了多少东西。莉利亚从未如此激烈地与谁在一片名叫可爱的战场上较量过。——《我该走了吗》
[美] 李翊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