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人杀害。当地警方立即开展侦破工作,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一些自媒体博主出现了到死者居住地附近直播、传播虚假照片等行为。目前有博主因为传播虚假照片被禁言。但据上游新闻报道,截至3月18日上午,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依旧有少数博主直播时在蹭热点。
当一起事件形成全网热点的时候,就会有人想蹭热点。这本来也是一种常见的、惯性的思维,毕竟热点“自带”的流量效应可观,“借力打力”完成个人账号的“原始积累”,或者保持个人账号的受关注度,相对比较容易。媒体报道称,有自媒体博主直播,镜头对着一片农田一动不动,视频封面字幕标注“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第一现场”,博主未露面,只偶尔说一两句,即便如此直播间还是涌进了2000多人,不少人给博主点赞、送人气票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关切之意和猎奇心理交织所形成的特别情境,更利于打造一个“名利场”,这对直播者带来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但需要看到的是,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的,更不是什么戏都能加的。
以关注案件为名,游走在违法违规的边缘,这让人无法接受。近日,一张严重受损的人类头部颅骨照片在网上疯传。一些自媒体博主称,这就是受害学生的头部颅骨。还有博主根据该图片,配文作出“死者被活埋”“案件有成年人帮凶”等分析和结论。然而,经央视法治在线记者向有关部门核实确认:该网传照片和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无关。
为博眼球,公然造假、不负责任地发声,扰乱视听,冲击社会秩序,危害性显而易见。一些账号已经受到处理,这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态度和手段,也向更多蠢蠢欲动者发出了严厉警示。
事件的尽头不是“蹭热点”,而是保持同理心和敬畏心。
对受害者父母来说,孩子的死亡,是他们内心永远的噩梦,带来的是永远难以消弭的伤痛。邯郸遇害初中生举办丧礼时,他的妈妈再次哭晕,被送医院插管。旁人即使无法体会这种感受,但也应知道,“关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其间,不仅法理边界需要搞清楚,伦理边界也得加以辨别,绝不能随意越界,给他人造成二次伤害。
那种打着关注焦点、传播真相、报告最新消息的幌子,以刺激性的言语和图片制造“冲击波”的做法,说白了是在吃“人血馒头”,不仅有违法理,也显失道义,令人不齿。
在他人悲戚的时候,送上一份善意比什么都好。从悲剧里挖掘“红利”的想法当休。这条底线,别打破。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