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又一个世界睡眠日。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如果日常排便通畅、沾上枕头就能睡着,就已经赢了很多人。可见“睡个好觉”对于大家来说有多重要,而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且整体睡眠存在时长不足、质量欠佳等问题。为了睡个好觉,这届年轻人也蛮拼,喝杯热红酒、吃褪黑素、用电子助眠……这一波“大动作”,你试过几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益 蔡梦莹
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
平均入睡时间为零点后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发表的大型人群研究,总结了五大良好的睡眠习惯,其中之一便是“每晚睡眠时长在7~8小时”。 但实际上,不少人无法达到这一睡眠时长。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平均入睡时间为零点后,显示出普遍的晚睡现象。尽管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不多(1.4次),但整体睡眠得分仅为75分,表明睡眠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按照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来看,很多的作息可能是:夜里超过12点才睡,早上7点左右就起。
古人不睡时在看月亮,现代人不睡时都在做什么?黑龙江的一位网友说,经常失眠,有时候不是不困,是不想睡,有时候是因为心事,有时候是因为工作,有时候因为手机太好玩了。广西一位网友则表示,不是失眠,是严重缺少睡眠时间。还有很多网友则是睡觉浅,有一点声音就会惊醒,睡眠质量不好。
90后的苏女士刚生了二胎,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照顾孩子睡觉,小宝宝夜里经常不知道怎么了就开始哭闹,孩子一哭她就要起来抱孩子,“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扰,有的还要喂夜奶,睡眠时间从来不是完整连续的,更别说睡眠质量了。”
徐先生则是因为工作的压力,经常难以入睡。“我昨天晚上10点多才下班,到家了还在线上对接工作。”而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许多网友表示,因为记挂着白天的事情,到了晚上心里也总想着,要么入睡困难,要么觉浅多梦。
热红酒、褪黑素、电子助眠……
这届年轻人为了睡觉真的很拼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为了睡个好觉,这届年轻人真的很拼。其中食疗和保健品是很多人的首选。徐先生就说,近来他会在睡前喝一杯热红酒,“不知道是心理安慰还是真的有用,这两天确实感觉睡得好了一点。”
“我一般10点半左右睡觉,可是半夜总醒。”河北一位网友深受失眠困扰,他尝试过酸枣仁、褪黑素,“没用,还有别的办法不?”在社交平台上,酸枣仁、褪黑素是失眠人士的热门“良药”。酸枣仁汤是张仲景的名方,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失眠,前两年在网上走红,不少人到医院开药。去年10月,中药材酸枣仁一度涨价超过千元。而在电商平台上,在售的褪黑素更是种类繁多,一瓶价格基本在百元左右,销量来看,有店铺单链已经卖出了九万多瓶。
对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婷告诉记者,褪黑素相关药物,是用来调整时差所用,其功效不是主治失眠。如果长期使用,还会产生依赖。所以,最好到专科门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
有些人还用音乐平台的白噪音助眠
此外,也有一些人会诉诸电子助眠。在视频平台上,助眠类视频博主数量众多,有的粉丝数量超过了70万。这类视频会通过声音触发、灯光、情景模拟等手段,营造出“好睡”的视频氛围。而在一些音乐平台,还有专门的白噪音频道。“我听雨声类的白噪音,就很容易放松、入睡。”市民王女士是这类音视频的重度爱好者,她不仅为此开了音视频平台的会员,还买了运动手环,用以监测睡眠时长和质量。
睡饱8小时就好?
有研究表明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
睡不够,伤身体!一项涵盖超32万名成年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揭示了“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全因、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研究还表明,除了全因死亡风险之外,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之间几乎都存在类似的关联,即在7小时时达到最低点。不过,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022年,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然而,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超过7小时,与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不过,研究针对的是大多数人,个体千差万别,在睡眠这件事上更是如此,8小时睡眠只是常规说法。有些人是天生短睡眠者,睡6个小时就够了。最好的判断就是经过一夜睡眠之后,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不困倦就是睡得好。
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