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遗珠之作,鲜为人知,首次出版。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优秀的工艺美术遗产。这些遗产,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和独创性,在世界工艺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两宋不论文学艺术,都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练、纯熟。绘画和建筑虽然不如唐代的豪华伟岸、壮丽奇观,却洗练精纯,又非唐代所能企及。工艺美术也是一样,不论陶瓷、漆器、织绣、雕刻都在唐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成就。尤其陶瓷到了两宋,确已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高峰,元明清虽然在制瓷技术上不断地有更多的发明,但艺术成就却进步不大。漆器中的雕漆,唐代还在原始雅拙的阶段,宋代便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成为元明清雕漆制作的楷模,丝织工艺也是一样。由于工艺制品的精益求精,因而影响到装饰纹样的巧密工整,一变隋唐自由奔放、豪迈壮丽的风格,而代之以精巧玲珑、整齐纤丽的作风,满地规矩图案开始盛行,与缠枝花图案成为工艺装饰的两大主要形式;此外,写生花鸟也开始在工艺装饰上占重要地位,这种现象从唐末五代就开始了。
花鸟图案,自六朝开始,在工艺装饰上初见端倪,到唐而大盛,影响了中国独立花鸟画种的形成和发展。唐末五代,由于各地封建小王朝的豪华奢侈,花鸟画大盛,成为宫廷装饰的主体,因而回过来又影响到工艺品的装饰。到了明清,满地规矩纹、缠枝花、折枝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成为工艺装饰的几大主要形式。
满地规矩纹,就是隋唐以来“锦纹图案”的发展。在唐代敦煌彩画中,缠枝花固然是占主流,但龛缘、藻井、窟檐等边饰锦纹图案也还是不少的。唐代镜子中,第一类宝相花图案,绝大部分也是规矩图案。丝织物中的盘绦、樗蒲、方胜、平棋格子、大小宝照等都是唐代流行的花纹。这种纹饰的特点是宜于加工细作,以精密工巧见长,因而随着两宋社会习尚和商品生产的要求便进一步发展起来。唐末五代,南唐画家徐熙就曾创作一种当时宫中流行的所谓铺殿花(亦称装堂花),就是只求“位置端庄,骈罗整肃”的规矩图案。
两宋工艺装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吉祥寓意图案的兴起,后来成为明清两代工艺装饰的主要内容。用吉祥语意的文字和句子做工艺装饰,早在两汉就已流行,在汉代的铜镜、瓦当、印章、织锦上都可以看到。六朝是佛教艺术大盛的时代,吉祥语句似乎减少,唐代却又流行起来,但是不很流行,用吉祥语意做成象征性的图案的普遍流行,是从两宋开始的。比如在唐代取《莲华经》意,创太子玩莲图案,从六朝以来流行的莲花化佛纹样,发展成为胖娃娃缠绕于莲枝中的纹样,到了宋代,便完全失去了《莲华经》的本意,取“莲”与“连”谐声,而成为“连生贵子”的吉祥寓意,见于侯马金代董氏墓的装饰中,可见这种图案,在当时是普遍流行的。
……
吉祥图案的构意,更是多种多样,它综合运用了风俗、习惯、历史、宗教、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民间传说、男女爱情等各方面的内容,来作为图案的构思基础。其构思范围,大约可以归纳成如下六种。
① 运用同音谐假,构成协和图案,如蝙蝠与福、磬与庆、金鱼与金玉、鱼与余之类。② 利用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植物等,构成会意图案,如鹊有喜之意、莺为求友之意、缠枝花有长久不断之意。③ 结合音义的几种花草动物,而组成吉祥语意的图案,如福寿如意用蝙蝠、桃和灵芝组成;金玉满堂用金鱼、水缸组成;一路荣华用鹭鸶、芙蓉组成。
(摘自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