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精要

冥币纸钱该不该禁,多听群众心声

敬畏生命,悼念逝者,是祭扫或纪念亲人的本质意义。与其强行禁止制售引发质疑,不如多听群众心声,多和群众进行沟通对话

近日,南通市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引发网友热议(详见今日快报A5版)。南通12345工作人员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有争议存在,近期应该不会查处。

南通市民政局一工作人员还向媒体表示,是从市场行为强调禁止制造和销售,没有说(禁止)使用。诚然,虽然禁止的是制售行为,但由于制售行为直接关联殡葬用品的使用,新规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而在临近清明的情况下,这一规定对人心造成的震荡也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管控殡葬制销环节,南通不是第一个。这个月,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也发布通知,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包括冥币、纸钱等“金钱”类,纸牛、纸马、纸轿车等“交通工具”类,纸彩电、纸箱子等“生活用品”类,以及其他带有明显封建迷信性质的用于丧葬活动的物品。此外,天眼查经营风险信息显示,包括杭州一商家在内的多地商家曾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被处罚。

一时之间,什么是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什么是正常的殡葬或祭祀用品?引人追问。

净化城市环境、倡导文明祭祀,出发点很好,但民间祭扫的习俗传承千年,一些习惯早已融入个体的生命之中,就这样被割裂,未免让人感到惊诧。

不可否认,民俗和封建迷信的边界历来有含混之处,你认为的民俗也许是他人眼里的封建迷信。但无疑,一项传统经历漫长岁月落到今天,肯定有它的道理,也肯定是受到天下人认可的。昔日不属于封建迷信,今时今日就偏偏属于封建迷信,这事在逻辑上有些让人看不懂。

正如武汉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夏柱智等专家所言,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尊重和包容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很重要,不能动辄扣上 “迷信”“不科学”的帽子。

敬畏生命,悼念逝者,是祭扫或纪念亲人的本质意义。人们通过有形的物事,以及相关礼仪和行为,搭建起的是一种内敛的、澄净的情感空间,表现的是一种敬畏感,安放的是自己的心灵。

与其强行禁止制售引发质疑,不如多听群众心声,多和群众进行沟通对话。此前,南通市民政局曾联合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提到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缅怀、书写寄语、网络追忆等绿色环保方式祭奠先人、感念先辈,这种温和的、带有建设性的劝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应该看到,一项民俗绵延多年,不仅引发精神共鸣,也在一个城市的点面上形成了一种产业。换言之,这样的习俗,也连着就业,连着群众冷暖。面对争议,以审慎态度处理好个中问题,很有必要。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