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花香袭人入梦时

□南京 董丹时

窗台上的海棠花开得红火,母亲满面含笑,夸赞道:“看这花开的,多热闹!满堂生辉!”我也欢喜地看向窗台,却被光亮惊醒,是个梦。

我想起了母亲的海棠花。

那是1981年,为了改善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条件,父母决定举家由闭塞的农村迁入县城。购房举债,家庭经济忽然变得捉襟见肘,年近半百的父母脸上多了一层愁云,母亲在尽量节省的同时,放下教师的面子,打零工补贴家用。有时父亲忍不住感叹压力,母亲就劝慰道:“不用焦心,待孩子们都考学有了工作,就会好起来的!”

那套在县城里购置的房子,低矮、逼仄,窗子显得暗,母亲喜欢干净,每每抽空擦拭,但家里仍然不够明亮。有一天,母亲“奢侈”地买回两盆海棠花,摆放在窗台上,那是多么好看的花啊,叶子肥绿,苍翠欲滴,花梗像长长的美人脖颈,向上扬起,火红的小花朵簇拥成一团一团的,像一支支小火炬。它们成了家里的亮点,不管谁进屋,首先就会被它们吸引,围着书桌学习的姐妹们,似乎也被海棠照亮了,书香花香满屋,母亲脸上充满笑意。

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那几年,如母亲期盼的那样,五个子女先后考上了中专、大学。其间父母吃的苦、受的累、忍的痛,真是难以描述。但不管多么窘迫,母亲都将家里收拾得整洁温馨,窗台上的海棠花常年盛放,生机勃勃。成年后的我,偶然和母亲说起那段困苦的岁月,说起那两盆红火的海棠,母亲的话语令我大为感佩,她说:“经济上有点压力,比起盼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有出息,不算什么,人啊,只要怀抱希望,挺起精气神,就不觉得苦!”

啊,我好像忽然明白了母亲,了解了母亲。

难怪母亲在新婚不久就遭遇父亲被打成“右派”的严酷现实时,表现得超乎寻常的勇敢,给了父亲最忠诚的守护;在特殊时期遭受政治歧视时,能从容不迫,给了父亲最有力的支持;一直甘心担任最累的班主任,桃李成蹊;抚育五个子女,多少浆洗缝补,更兼大病小痛,母亲从不气馁,原来母亲一直有着“怀抱希望,挺起精气神”的念头。

母亲本应美好的中青年时期,几乎都在坎坷中度过,但极少听见母亲抱怨时代、抱怨天灾人祸,反而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包容,有一次,有个在运动中武斗过父亲的“三种人”,找到父亲,求“谅解书”以升职用,父亲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母亲劝说:“那是时代造成的,个人因素很小,还是原谅吧,放下,自己心里也轻松。”

母亲的长远眼光,辛苦劳作,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成为了教师、工程师、会计师,更有优秀者成为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人人都有一份称心的工作,这是住在偏僻山村很难实现的。母亲的坚韧、乐观、向上、豁达,也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熏陶着我们。母亲,正是那照亮灰暗的海棠花啊!

母亲逝去整整二十年了,每次动笔,皆因伤怀而罢,一定是母亲牵挂我、叮嘱我,才托梦给我吧!母亲,放心吧,您的海棠花将永远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