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
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扬州。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绘画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三十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及欧亚洲各地考察、讲学,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并发表论文和演讲。
出版《萧平书画集》《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等书画集近三十种及《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娄东画派》《陈淳》《龚贤》《中国画》《鉴识傅抱石》《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著。
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西南大学、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兰亭书会顾问,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书画鉴定中心主任,南京大美堂书画鉴藏社社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
3月28日,大型书画展览“春风又识君——萧平书画艺术展”开幕式及分享会在南京乙观艺术中心举办。国画所绘何象,书法何以为善?鉴、赏、画如何相济互养?这些一直是艺术界长期探索并致力破解、诠释的命题,而本次展览通过对萧平杰出书画作品的集中呈现,为广大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萧平作为我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涉猎包罗万象,在书画鉴定、收藏、艺术史论上卓有建树。艺界曾有“画者不鉴,鉴者不画”之说,萧平不惑于此,秉持善鉴者更应善画之念,他将对经典艺术珍品的研习,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融会贯通,将经年累月笔墨不辍的绘画心得和经验集于一身。
从江苏省国画院到南京博物院,从朝华馆到爱莲居,萧平的笔底处处透露其丰厚学养和积淀。他注重师古而不墨守陈规、讲究借古开今,开拓创新。其笔下画作山水意蕴古会,花鸟灵动有趣,人物形神兼备,而其书法端庄大气,气势宏伟,秀逸中透着刚毅,端丽中带着豪放,每一笔每一画无不显现其锐意变革与创新。
此次展览由乙观策展团队倾情策划,展厅展出萧平书法、绘画、画笺共72幅,分为“画缘”“爱莲”“诗意”三个展览板块,系统地呈现出萧平多年艺事生涯的结晶,浓缩了萧平作为文艺界享有盛誉的鉴定家、收藏家、史论家、书画家、慈善家的艺术学养和艺术体悟。令广大参观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有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周和平,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荣誉顾问黄炯强等。除此之外,还有各位文化艺术界人士列席本次开幕式,他们分别是:宋玉麟、陈国欢、萧和、戴宗礼、李安源、邢健健、徐建明、史居华、杨耀宁、黄正明、张其凤、陈赟等。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春风又识君——萧平书画艺术展”分享会,多位嘉宾发表精彩讲话。陈国欢概述了对老师萧平的三个综合印象,以及与萧平的书画因缘,赞扬萧平作为艺术家、美学实践者的优秀能力。萧平就古言“鉴者不画,画者不鉴”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在场嘉宾概述展览缘由,让观众们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其艺术创作过程和风格特点的同时,逐渐走进书画世界,品味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韵味与意境。
在嘉宾们和萧平发言的带动下,现场氛围热烈而充满活力。乙观艺术中心为了让观者有更好的观展体验,引进全新3D全息投影技术呈现萧平作品。此外,展览还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采用VR全景云展厅,打造出绝佳的视觉体验。
萧平所画之象,是个人内心的写照,是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其所书之善,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熟练,更是心灵上的修炼和陶冶。借春风如沐的好光景,让观者再识艺术大家——萧平。
本次“春风又识君——萧平书画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22日。艺文
■展言
世人总是对艺术领域充满崇敬和新奇之感,诸如国画所绘何象,书法何以为善,书画鉴别须有何等目光,而涉猎收藏、评论之门槛又是如何高深。此诸问题,庶几可在萧平先生身上找到答案。
萧平治学包罗万象,尤擅书画兼修。其笔下山水意与古会,花鸟灵动洒脱,人物形神兼备,展现出匠心独运的不拘一格与笔端的万千气象。其书法则端庄大气,气势宏伟,秀逸中透着刚毅,端丽中带着豪放。而他对于书画的鉴赏,更是炉火纯青,几臻化境,享有“江南一眼”之美誉。一册在手,旁征博引,洞若观火,尽得其精髓。至于收藏和艺术评述,萧平则是慧眼独具,造诣非凡,闻名金陵乃至全国,对于古今名家之作,他总能条分缕析,切中肯綮,以独到的眼光进行评说,实有过人之处。
对经典艺术珍品的研习,对自然景物的揣摩领悟,经年累月,深耕不辍。书画实践与鉴识相辅相成,审美智慧与视野日臻深远,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与心得。尝有言道“画者不鉴,鉴者不画”,萧平不惑于此,秉持善鉴者应更善画之念。多年鉴赏历练,对于萧平而言,不仅磨砺了目光,对不同流派、各家绘画样式更是深得三昧。半个世纪的艺海淬炼,萧平持续更新自我,笔墨意蕴精进不止,显现出深邃文人气质,尽显书画大家风范。
要读懂萧平就要读懂他的众多身份。美术史学家程征曾将萧平誉为“古榕派”的代表,他将萧平比作榕树,寓意着萧平继承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和收藏等多重艺术素养,如同榕树拥有巨大而深厚的根系,扎根于广泛而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萧平不仅书、画、鉴、藏、论皆备,更有传承艺术之担当。萧平将传统图式了然于心,领悟深透,融会贯通,发扬光大。萧平师古而不墨守旧规,勇于创新求异,毅然突破束缚,始终保持开放更新之姿态。回首萧平不同时期之画作,真情与抱负历历在目,而历程中之持续变革亦跃然可寻。萧平犹如一棵巍然挺立的古榕,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其作品犹如榕树簇新枝叶,不仅承载丰盈情感,而且每一笔每一画皆展现其锐意变革与创新之精神。在其庇荫下,后学如沐清风,在品味一代大家之雅致的同时,备受激励和启迪。
本次在乙观艺术中心举办的“春风又识君——萧平书画艺术展”分为“画缘”“爱莲”和“诗意”三个主题板块,萧平的多重修养将在此次展览中得以充分呈现。借此展览,望使广大观赏者更加深切地领略到萧平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卓越才华和非凡魅力,感受到他对于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与此同时,通过展览全面展示萧平多年来的多样化创作风貌,深刻展示其浓厚的文人气象,从而向公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立体多维的萧平形象。
乙观艺术中心
■展览单元
画缘
芸芸所见,萧平非专心于画。概因其涉猎之广,不止于绘事,一如其身份众多:书画鉴定家、美术史学家、艺术收藏家……然成于画者,非止于笔端,更深于——画“论”。萧平明了画之“古法”,游心翰墨,体悟自然,将其化为己用,继承古人风骨,彰显新时风度,自为一家;他纵览前辈巅峰之作,以史学家的钩沉、以艺术家的敏锐,上下求索,于笔墨间绽放面世。观萧平之画,则能见其人矣。
爱莲
值萧平四旬生辰,其画室“朝华馆”易名为“爱莲居”。朝华易逝,爱莲亘久,此举乃明示其心中对莲花美好品质之推崇。他崇尚莲花淡泊超脱、清雅高洁的品性,更喜莲花不傍不依的立场。莲花于萧平心灵深处盛开,在挥毫泼墨间怒放,他将满池塘的荷花一一勾勒于纸素之上。清风拂面,莲叶青翠欲滴,莲花亭亭玉立,摇曳之间,馥香满池。
诗意
关于中国画,自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萧平深得个中三昧,绘画技艺娴熟精湛,书法造诣深厚,与其钟情于诗文之美密不可分。他平时经常陶醉于古代诗歌的韵味,也欣赏画作上所题跋的诗句,兴之所至也抄录那些经典之作,甚至以诗遣怀,与友人唱和酬答。作为一位书画家,徜徉于诗词之境,挥毫泼墨,将肆意飘逸之诗意生动展现在其画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