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总书记点赞“大国工匠”,让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倍感振奋。全国两会后回到工作岗位上,她都在忙些啥?3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看到孙景南正在给“徒弟们”做培训。只不过,这次的“徒弟”有点特殊。
“我们上线了一条焊接智能产线,这条产线投入使用后,产线生产人员配置大幅减少,焊接自动化率由原先的40%提高到90%左右。”而孙景南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将焊接的参数逐一输入到系统中去,不断训练这些产线上的“智慧大脑”,“人的焊接有些地方需要焊工的经验,机器人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工位的设置、程序的优化,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高效,使它们实现数字化生产。”
在孙景南看来,这也是未来产业工人要面临的转型。“以后产线上不需要那么多焊接工人了,但是工人们可以转变工种,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编程,利用自身丰富的焊接经验,助力智能产线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同孙景南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说:“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世界顶级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装备。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这对孙景南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国家的发展就像是一列不断提速的高铁动车组,需要越来越多的‘工匠’加入其中。”孙景南说。回到公司,她第一时间向同事们传达全国两会精神,要牢记殷殷嘱托,树立好工匠精神,把精益求精、创新实干融入日常工作中。
孙景南不认为智能化产线会完全取代人工,但是她期待自己被“后浪”取代。30多年来,她带出的徒弟有600多人。今年全国两会后,“孙景南劳模创新工作室”立刻重启了往日的理论培训与技术攻关。在孙景南的示范下,一批批工匠正“拔节成长”。孙景南表示,她将继续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培养更多的高铁工匠、能工巧匠。
南京经常有劳模宣讲进小学校园的活动。孙景南经常走进中小学和高校宣讲,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制造业的热情和向往。3月22日,她就走进了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讲述了我国轨道交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奋进历程,强调了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寄语同学们要发扬“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和“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