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公正,马虎不得。对“暗箱操作”“掐尖招生”乱象进行治理,是维护招生公平的必有之举
新华社记者11日从教育部获悉,为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工作,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详见今日快报A3版)
以专项行动的方式,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并不多见,体现出教育部全力唤回招生清风的决心。招生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公正,马虎不得。对“暗箱操作”“掐尖招生”乱象进行治理,是维护招生公平的必有之举。
不必讳言,多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层面三令五申,强调招生公正,反对“暗箱操作”“掐尖招生”,但是此类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例如,据报道,个别中学自主招生被指存在“暗箱操作”。有家长致信当地教育局长,呼吁治理民办初中“掐尖招生”。
只要是“暗箱操作”“掐尖招生”,就必然搞资源腾挪、关系照拂那一套,免不了破坏招生规矩、影响招生秩序,甚至牺牲部分学生的权益。种种现象,污染了招生生态,破坏了教育公平,引发群众担忧。是时候针对乱象,打出重拳了。
此次教育部推行的治理方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例如,中小学是否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是否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关联的“捐资助学款”“共建费”等;是否存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行为;中小学是否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以此名义“掐尖招生”等。应该说,这些重点排查项目,都属于多年来问题层层淤积、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出现的“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现象,有些是教育机构主导的结果,有些则受到地方政策不规范的影响。教育部此次专项行动,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排查本地区已有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措施内容,例如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制定明确的民转公学校划片招生政策或过渡期政策。这样的源头治理策略,切中肯綮,很有针对性。如何严格落实教育部要求,打好专项行动这一“仗”,已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现实考验。
当然,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防备老问题死灰复燃又要防备出现新问题。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