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暖阳照耀的午后,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主题讲座在河海实验小学火热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炭精画非遗传承人陶通老师主讲,旨在向现代快报的小记者们传授炭精画的技艺与知识,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记者们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讲座,我们了解到“炭精画”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制作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最神奇也是令我最惊讶特点是“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
在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绘制京剧脸谱。我们小心翼翼地调配炭精粉,认真细致地勾勒线条,大胆耐心地配色绘制出一个个童趣的脸谱。初次尝试,让我们懂得看似简单充满童趣的画作,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和领悟的。
一(1)班 周湛 指导老师 牟奕蒙
介绍完非遗炭精画后,陶老师开始利用纸、树皮等材料制作成粉,然后以炭精粉、擦笔、药棉、放大镜等向我们展示作画工具及过程;同时还告诉我们炭精画具有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特点。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炭精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中国不但有文字,还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的知识。并且希望以后能多多参加这样的文化活动,为传承并弘扬中国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1)班 余向一 指导老师 牟奕蒙
炭精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自国画但却又具有不同于国画的风貌。它的原料是炭粉,通过丰富的笔触与笔法,绘制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小记者活动中,在陶通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亲身体验了炭精画的魅力。从基础学习到实践操作,我都感受到了艺术乐趣,与老师一起创作出了精美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体验了炭精画的魅力,还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
一(2)班 罗皓仁 指导老师 季婷
炭精画非遗传承人陶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炭精画的技艺和知识。她还带我们认识了许多炭精画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有炭精粉、棉球,老师还拿出来一个放大镜。当时,我差点以为我们是来上科学课的。后来,陶老师教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京剧脸谱。老师画出的脸谱真是太好看了,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戏曲节目里的人物简直是一模一样。同学们还现场动手制作了自己喜欢的脸谱呢,这次的活动真的太有意思了,我们都很喜欢。
一(3)班 魏子舒 指导老师 徐兰
我们学校的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画脸谱的活动。教室里传出一阵阵的笑声,是我们正在画脸谱呢。老师教我们把脸谱套在自己的脸上,用棉花蘸各种各样的粉,互相涂在白色的脸谱上,就像妈妈“化妆”一样。我们画出了好多的大花脸。
今天的小记者活动课堂,我们一起感受了非遗炭精画的魅力,探索了新视界,真的是太有趣了!
一(3)班 尹梓榕 指导老师 徐兰
在非遗讲座里,我看到了超级神奇的炭精画。陶老师画的京剧脸谱就像真的一样,我也试着画了一下,虽然画得不太像,但我觉得自己画得也很棒!
我觉得这次活动真的很有意思,我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知识。以后我也要像陶老师那样,把传统文化传下去,还要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专心!
一(4)班 左皓辰 指导老师 钱可欣
妈妈告诉我非遗文化有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我们学校小记者组织了一次非遗活动,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活动,非遗炭画传承人陶通老师给我们在场的小朋友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非遗文化,什么是炭精画的起源、发展和特色,陶老师更是现场给我们展示了使用炭精粉画在脸谱上的画作,真的是惊呆了呀,栩栩如生的一幅京剧脸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好生喜欢啊。
一(4)班 杨沐曦 指导老师 钱可欣
陶老师详细介绍了炭精画的起源、发展和制作技艺,让我领略到了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之处。看着老师手中的炭精笔在纸上舞动,我感受到了炭精画的魅力所在,那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文化传承。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们。
一(5)班 袁语浵 指导老师 赵霞
炭精画,听起来好像很古老,但实际上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通过陶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炭精画源于古代,是用炭精粉在纸上作画的一种技艺。它的特点是颜色层次丰富、永不褪色。陶老师让我们自己尝试用炭精粉绘制京剧脸谱,在绘画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炭精粉不像普通画笔那样容易控制,每次画出来的线条都显得有些粗糙。但正是这些不断尝试和修正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绘画的不易和魅力。
一(5)班 方旖旎 指导老师 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