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大学课堂禁用电子设备,到底妥不妥

据报道,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于日前规定,学生在课堂上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电子产品。

新闻一出,便引发热议,网友的评论多是对这一政策的不解与反对,“如果不是说高校,还以为是中小学呢”。这种对于高校政策规章的舆情水温,是高校应当去触摸并倾听的。

公众之惊诧,并不难理解,在“大学设家长群”“向家长寄送成绩单”事件均引发热议后,反对大学继续向高中化“狂奔”,已经成为某种社会共识。

稍微对现在的高校加以观察,便会发现这一“规定”是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在当今的高校,学习几乎离不开电子设备,手机拍课件、录音、录像,电脑查资料,并且不少学生上课已经只需要带一个pad,既可以看教材,又可以记笔记、查文献,这便是在大学十分流行的“无纸化学习”,既便捷,也高效。去图书馆的考研区看看,又有哪一位考研学子的桌上会少一台pad或电脑呢?

的确有一些学生经过苦读的高中后,容易在大学的相对自由中沉迷于手机或网络游戏,因此在不少家长看来,严禁电子设备,是学校负责任的体现。然而,我们不该忘记,大学教育所应当起到的社会化作用,就是让学生们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他律”的教育,不适合大学;自以为是负责任的家长式思维,要改改。

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我在B站上大学”,揭示着高等教育鲜艳之外的另一面——一些大学课程无趣无益,课程PPT比学生的年龄还大。

这也启示高校,要让学生的心思、精力回归课堂,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诸如“每堂课都要求点名”“强迫要求学生坐前排”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根本之策,还是先让教学内容过硬,以强大的教育魅力吸引学生,使之心无旁骛。

湖北 陈自强(作者为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