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虽负有主体责任,但平台并不具备执法权,在“防癌化妆品”搅起一片迷雾和浑水的情境中,监管部门不能缺位
“我妈得了癌症,但是我不会再给她一分钱!”“不要再骗我妈的救命钱了!”日前,愤怒的博主“翻滚吧花花”发视频曝光称,自己母亲在直播间被骗,积蓄都被拿来购买所谓的“抗癌化妆品”。视频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词冲上了热搜。这是此事引发集体共鸣的表现。
“翻滚吧花花”的冲天一怒是有意义的。平台已经联系她进行了协商退款,至于涉事的直播间,目前已经被封禁。问题是:早干什么去了?如果不是因为此事急剧发酵为公共事件,涉事直播间又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翻滚吧花花”忍无可忍之后的反击,底色是悲戚、是无奈。
“翻滚吧花花”的母亲在2023年夏天检查出肺癌,“我东拼西凑负债20万才凑出我妈的手术费,后续我收破烂、送外卖维持家用,但没想到我妈却把一些钱,用来买了直播间里的化妆品,只因为主播宣称化妆品可以‘抗癌’。”显然,癌症母亲紧紧抓着的“救命稻草”,成为一个濒临绝境家庭的噩梦。不止如此,在她的视频评论区,很多人表示自己或亲人也被骗了。
患癌已是莫大的不幸,把这种不幸当成敛财的机会,打算从那些瘪下去的口袋里大肆挖掘“富矿”,这是何等的无耻、何等的卑劣、何等的丧尽天良。但就是这样骗人没商量的直播间,却能长时间屹立不倒,这难道不也是平台之羞吗?
表面上看来,涉事直播间有一套避险术自我护佑。例如,从网友截取的视频来看,涉事主播并不会直接说出“癌”,而是通过比划叙述暗示“癌”、其产品可以防癌。而涉事主播把产品定位为“化妆品”,也是为了避免和法律法规相冲,从而躲过平台的监督。
但是,这种话术和手法,依然是拙劣的,也是露骨的。患者能明白的事,平台自然不该难以察觉。问题在于,打着“抗癌”旗号的行骗直播间并不只有“翻滚吧花花”所怼的这一家。在直播中设法传递“肺癌、食管癌、肝癌”“5年不用打针”等信息,向癌症患者描绘一个“真实的幻觉”,这种场景并不少见。平台有通过技术的升级、资质审核的门槛提高,来有效遏制这类丑行的必要。
当然,平台虽负有主体责任,也有权关闭直播间,但平台并不具备执法权,在“防癌化妆品”搅起一片迷雾和浑水的情境中,监管部门不能缺位。“翻滚吧花花”表示,打算拿着证据去市监局举报,希望有进一步处理。这一做法体现了一个博主的担当,但面对套路和骗术层出不穷的局面,只有一个“翻滚吧花花”的挺身而出是不够的。对有关部门来说,如何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更主动地对直播乱象介入调查,呈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效应,已经成为一道公共命题。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