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腌苜蓿

□南京 赵培龙

日前,我制作了《你能认识这些野菜吗》的视频,说的是春天来了,门前的大草坪上长出许多野菜,其中长得最为茂盛的就是苜蓿,也就是南京人所说的“母鸡头”。

视频在“西瓜”发出后,被苏北老家乡下的老岳父刷到。老爷子兴致勃勃地与我视频,说先前生产队在棉花地里套种苜蓿这种“绿肥”,为的是用苜蓿沤制渣塘泥,那种又臭又黑又黏的泥巴是庄稼最好的基肥。当然,那时谷雨前后,生产队也会派出劳力,将刚刚开出黄花的嫩苜蓿头儿割下,分到各家各户,让老少男女们品尝时蔬草鲜,所以乡下人又叫苜蓿为“黄花儿”。苜蓿这东西清热解毒、润肠利尿,偶尔吃点倒也爽口鲜美,但由于性寒味苦,有的人吃了会拉肚子,还有少数人吃了会过敏,所以多数人家也只青炒少许尝尝鲜,剩下的则拿来腌制咸菜,普通人家一般都腌三四坛子。

老岳父说,现在农村用上了化肥,很少有人种植苜蓿沤制绿肥了,只有到了春天在农贸市场才能看到它,偶尔买点回家青炒,或者做河蚌豆腐羹、烧鱼汤时衬上一点,权当换换胃口尝尝鲜。既然草坪上长了那么多苜蓿,何不割一些腌起来。我们都很喜欢用它熬煮刚上市的青蚕豆,黄金搭档鲜美极了;如果多放些油炒着吃,同样风味独特爽口下饭。

我乐了,当即动员爱人一起行动,确保近期回苏北老家为老岳父做九十大寿时作为特殊礼物献上。

门前的大草坪一年四季藏满时蔬野味,苜蓿成片成片,马兰头一簇一簇,荠菜散散落落。花了不到一小时,我和爱人就割了两大塑料袋子。回到家,择拣可是费了不少工夫。之后,我将苜蓿撒上盐,慢慢揉搓按摩,待渗出水分后放置一边。经过几天的反复揉搓按摩,一大盆苜蓿变成了一小堆绿碧的青丝,就像松松散散的细毛线纠缠在一起。苜蓿腌好后,我找来一个能装三四斤的广口玻璃瓶,将其又挤又压装了进去。瓶子显然有点大,都没能装满填实。放入冰箱冷藏之前,我与老丈人视频,特地将镜头对准那瓶腌苜蓿。老爷子十分开心,调侃地说,按理应该是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而你这里农产品居然也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