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春天不是读书天

□河北保定 裴金超

“春天不是读书天。”这句出自陶行知先生的诗句,乍听之下似乎有些反常识。然而,细细品味,却觉得别有一番深意。它并非是对于知识的轻视,而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春日的阳光,温柔而不燥热,它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金色的光斑跳跃着,似乎在诱惑我放下手中的笔,走出这个小小的世界去体验,去感受。我站起身,推开门,春风拂面,迎接我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些冬日里沉睡的花草,如今已经吐露新芽,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柳树的枝条开始吐露新绿,桃花、杏花争相绽放,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我们绘制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春天不是读书天,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呼唤,呼唤我们放下繁重的学业和工作,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活力。春天不是读书天,这话似乎有着不可辩驳的魔力,孩子们的心早已随着蝴蝶飞舞,随着小溪流淌。他们将书本轻轻合上,任由自己沉浸在春日的游玩之中。这是一首无需乐谱的歌,是季节赋予他们最自然的节奏,是对束缚已久的心灵的一次解放。

春天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书。春天的书页,不是用纸张编织,而是用花瓣铺陈。每一朵花的开放,都是一个章节的展现;每一片叶的生长,都是字里行间的流淌。它不需要我们去翻阅,只需要我们去体验。在这个季节里,我愿意成为一个体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学习者。我愿意用我的全部感官去阅读这本无字的书,去理解它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它的每一次跳动。每一次踏青,每一次郊游,甚至是每一次在窗前静静地看着雨滴落下,都是阅读这本无字之书的时刻。

在这个季节,我更愿意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去,去感受春风的温柔,去聆听小鸟的歌唱,去观察那些嫩绿的叶尖如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生辉。春天的田野里,我看到了农夫耕耘的身影,那是对土地最深沉的爱恋。花丛中,我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劳作声,那是对花朵最真挚的赞美。这些场景,这些声音,这样的体验,比任何书本上的文字都要来得直接和震撼,更是书本无法给予的。

春天这本无字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用感官去体验。当我回到书桌前时,我发现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枯燥无味的文字,如今仿佛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因为我读懂了春天,读懂了生命的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翻译,它直接作用于心灵,激发出我对知识新的渴望和对生活新的理解。

春天,是一个关于生命的课堂。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读者,更是作者。我们用自己的经历去编织故事,用自己的感受去丰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