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精要/社评

治理“刷脸”乱象,别推一推才动一动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群众投诉什么才开始重视什么,才开始治理什么,而是应该依法依规全面梳理乱象,逐一解决问题,还群众一份扎实的安全感

近期,一些地方推出新规,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此后,不“刷脸”不能入住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刷脸的烦恼”并没有根绝。

上观新闻报道,上海一些游泳馆更衣柜推人脸识别遭投诉。有意思的是,在一家游泳馆的更衣室,有消费者告诉记者,用手机扫码后,手机要放进柜子里存着,回来就无法开启,这是个悖论。而场馆负责人表示,游泳场馆常见的感应式手环容易掉落、遗失,引入了人脸识别方式开关柜门,管理人员进出就会简便很多。问题是,这种简便性是建立在让消费者不便、不安的基础上的。

尽管相关场馆表示,摄像头并不记录、存储信息,仅仅用作比对,之后相关信息会自动删除,但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验证,因此很难消解公众的担忧。

关键在于,所谓“简便性”的合法性、合理性面临考问。

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宾馆、银行、车站、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经营场所,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必须遵循“最少使用”和“最小存储”。

众所周知,游泳馆更衣柜涉及的是非常敏感的人身信息。游泳馆更衣柜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必要性在哪里,真的很难看出来。人们希望这些场所慎用人脸识别系统,很好理解。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存取物品并非必须使用人脸识别的场景,强制以人脸识别作为主要且单一的通道,十分不妥。直面这一领域的乱象,加以整治,是题中之义。

人脸识别乱象由来已久,场景并不止于“刷脸入住”“刷脸存物”。据报道,在有些城市,公共厕所里的取纸机竟然是人脸识别的智能款,必须刷脸才能取出一小段手纸。看上去这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但实质是无中生有、故弄玄虚,恰恰造成资源浪费和隐私泄露隐患。

实事求是地说,人脸识别的“必要场景”是存在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刷身份证就能实现验证功能和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还非要坚持人脸识别不可,就是多余的、霸道的,也是荒唐的。这既有损于公平公正,也和某些人宣称的效率优先毫无关联。

通盘梳理人脸识别乱象,具有急迫性。值得一提的是,不能群众投诉什么才开始重视什么,才开始治理什么,而是应该依法依规全面梳理乱象,逐一解决问题,还群众一份扎实的安全感。换言之,应该更主动、更彻底整治人脸识别乱象,不能陷入被动局面,被乱象牵着鼻子走。否则,不仅可能令群众在特定领域中权益受损,而且一旦某些经营者有样学样、肆意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将来治理起来的难度和成本也会更大。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