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湖南常德至张家界的安慈高速路出现裂缝。5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获悉,因安慈高速石门段出现裂缝,目前道路已经双向封闭,途经该路段需绕行。
网传图片显示,裂缝有多条,既长且宽,让人看了惊心不已。此前,梅大高速发生的塌方事故震惊世人,安慈高速公路出现的裂缝无疑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和“问号”。在采取应急手段的同时,当地有关部门还应该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值得一提的是,5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常德市交通运输局,接线人员证实网传安慈高速道路出现裂缝属实。至于高速路面为何会出现裂缝,该工作人员回复称:“下雨下得蛮狠。”虽然这并不是正式的信息发布,但由于缺乏常识,因而依然让人感到失望。常识告诉我们,高速公路不是温室里的花,如果它连风吹雨打都忌惮,那也太荒唐了。
高速公路是百年大计工程,设计和施工,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必须考虑到各种极端情况。唯有如此,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才是安全可靠的。
据报道,安慈高速是湖南省湖区软基路段过渡路面施工的首创者,项目方采取“提前卸载、自然沉降”的方式,确保了全线按时通车。但湖区软质基底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该段道路在一定时期内,会存在沉降现象。设置在21公里软基路段上的22个监测站和7个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桩,则可以通过北斗卫星的高精度定位,全天候地记录路基沉降及位移数据。这番表述显示,建设这条高速公路,颇不寻常,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度。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对此条高速公路拥有一套管理和监测机制,而且这一套机制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必须认可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裂缝的产生,是否和软基路段有关,或者另有原因?裂缝会不会继续出现且带来更大危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考虑到这条高速公路通车仅两年半,裂缝的出现时间未免过早。而这并不符合人们的普遍认知。全面地、深刻地聚焦“裂缝之问”,找出问题症结,从而针对性地拿出彻解之策,既有必要性,也有迫切性。
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如果一条高速公路带“病”运营,后果也是可怕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谨慎、更客观、更理性地直面成绩和问题,处理好这场“裂缝危机”。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