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贴着大地飞行

□南京 王峰

五月开启,整个城市又喧腾了起来,阳光下挤挤挨挨的都是人。于是,寻一个刚刚好的天气,跟着几个朋友去了一江之隔的仪征。

只有进行实地的行走,才会知道,新闻中屡屡提及的“宁镇扬一体化”是怎么回事;只有到了仪征,你才会切身感受到,这座滨江小城离南京是如此之近,渊源又如此之深。正如当地著名文化学者汪向荣在《隔江南山任凭借》中写道:“昆仑山东延的余脉由安徽进入江苏,就分为两支,高大、雄强的一支往江南去,绵延不绝于尧化门、高资、下蜀一带,低矮、圆润的另一支蜀岗朝江北走,时隐时现在六合、仪征之间,这样仪征面对金陵,就有了隔江的对视凝望,山水的脉络连理。”

自然地理上的毗邻和历史人文中的连襟,让南京和仪征的交相互动成为切实之需。一路看到,龙潭长江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建成通车后,从龙潭到仪征只要5分钟。当然,生活也许不需要那么快,不管是鸡犬相闻,还是隔江凝望,我们总需要贴着地面,从现实的层面去抽离出一些东西来。

朋友带着我们从高速公路拐进一条小道。这是苏北大地难得一见的景象:地势绵延起伏,树木高耸林立,光影穿梭于其中,地平线不断向远处伸展……这时,有人惊呼起来,在一片开阔低矮的缓坡上,“写满诗歌的大地”这几个字显得安静而神秘,就像一首在不经意间写在蓝天白云下的咏叹调。四周密林环绕,正是鲜花开满大地的时节,但天地之间,我只看到麦浪翻滚,汹涌而至的绿色,让人几至眩晕起来。

穿过一条狭长的步道,紫藤花缠绕于两边的行道树上,树上挂着小小的标牌,凑近一看,上面印刻着一首首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还有当代诗友的诗,间杂其中,与古人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呼应。“一年中我必须回家一天/在园子里种些春草/累了,躺下/在蓝天上写诗/在草地上祈祷/祈祷这一天以外的所有日子/都能想到这一天的美好……”扬州作家陈跃在诗里写道。

这就是隐逸于扬州西郊丘陵深处的润德菲尔庄园,“写满诗歌的大地”即来自于此。园子里还有大诗人李白的塑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欠李白一个塑像。”说这话的是这座庄园的女主人。10多年前,她去英国乡村考察,回国后就毅然卖掉自己一手创办的工厂,在这里开创了一座农庄。庄园不但为李白留下一块空地,每年还都会举办“写满诗歌的大地”诗歌节,让人们在乡野当中感受月朗星稀、鸟语花香和书香萦绕。

诗意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在最初的三年时间,庄园全力对这块土壤进行改良和涵养,泥土经过深翻,填入1米以上的细沙,浅表层再种上黄豆,经过缓慢的驯化,所有生态得到改善,才开始种植粮食、水果,且不施化肥农药。果子成熟了,口感跟外面的大不相同,自然供不应求,但主人总会交代工人们,不要把果子全都摘了,要留一部分给鸟儿吃;一只待宰的鸭,从厨房逃出后,就在庄园里的池塘安顿了下来;板栗丰收时,一只流浪狗闯入庄园,主人将它留了下来,称它为“小板栗”,它的身影已成为庄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人的身体总是极度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差不多也是在十多年前,我入住京城脚下的一座庄园,它同样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同样极具现代与乡野风味。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喝着新挤出的牛奶和原装红酒,或坐在沙发上看书,或到泳池里游个泳,或去果园里摘个果子,而晚上,我们隔着天窗数星星,玩着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牛羊在膝间缠绕,飞鸟在头顶停驻,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我们的话题却是形而上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全部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