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假冒我们学校的学生进行直播。”就读于河北某高校的王佳(化名)近期在刷短视频、直播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主播明明不是大学生,却冒充大学生身份。该主播在直播页面标注地点为王佳所在学校,而当他询问主播与学校相关问题时,对方均回答不出来。
记者注意到,一些人打着“大学生”等标签进行直播引流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为求流量打擦边球进行低俗直播。多名受访专家指出,如果不是大学生,却利用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直播,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
为引流,打造大学生人设
王佳在课余时间经常刷直播或短视频。他注意到,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时可以在左下角标注自己的学校名称。有一天,王佳刷到一个标注地点为他所在学校的主播。出于好奇,他连续几天观看了对方直播,却发现对方常常跳一些擦边的舞蹈,且跳舞的尺度越来越大,甚至穿着裸露、时不时做出一些性感大胆的动作。
王佳惊呆了,他赶紧查看该主播以前发布的所有短视频,发现没有任何与他学校相关的元素,询问周边同学也没有人认识她。在一次直播中,王佳通过刷礼物获得连麦机会,他趁机问了主播几个关于学校的基本问题,结果对方都答不出来。
“这名主播到底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如果不是为啥要标注我们学校学生的标签呢?这样会给我们学校的口碑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啊!”王佳质疑道。
来自广东珠海某高校的胡明(化名)也有类似的疑惑。几天前,他点进一个直播间,女主播对着镜头正在化妆,背景看起来很像学生寝室。女主播一边化妆一边说自己下午还有一节课,4点就得去上课。可到了4点,胡明发现这名女主播还在直播,便再次进入直播间,听到女主播说:“下午不想去上课了,有没有人想一起打游戏,陪打游戏兼职赚钱。”
胡明对此十分诧异,因为当天下午学校有一场活动,要求所有师生必须参加,可这名主播竟然说自己要上课,不想上课了又去打游戏。随后几天,胡明每天都能看见这名女主播在固定时间开直播。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直播间在标题区打着“大学生直播”“女大学生直播”,但主播并不一定是学生。一位从事直播运营工作的人士透露,部分直播账号明面上是个人运作,实则背后都有公司。“女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个标签,都是用来包装主播增加人气的,有人气才能有更多礼物和收益。“现实中,有不少非大学生打着大学生的旗号去做直播赚钱。”
假冒身份涉嫌诈骗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社会人士冒充“女大学生”“大学生”做直播行骗的案事件。去年,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通过侦查研判,抓获一名冒充“女大学生”进行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追缴赃款460余万元。
受害人张先生喜欢刷短视频,关注了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并加入其粉丝群。在聊天中,张先生认识了粉丝群群主李某。李某称自己正在北京读大学。张先生见视频中的女孩长相清秀,渐生好感,有意和对方发展男女朋友关系,于是在粉丝群中和对方频繁互动,最终添加了好友。张先生通过李某先后认识其“闺蜜”9人。之后,李某及其“闺蜜”相继以父母住院、自己生病、借“校园贷”需要还钱等各种理由找张先生借钱。起初张先生对李某及其“闺蜜”的身份深信不疑,无论对方借多少钱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她们。但渐渐地,张先生发现对方毫无节制,钱越借越多,怀疑自己遇到了诈骗团伙,便到派出所报警。警方调查发现,10名“女大学生”均为一男子假扮。
主播在直播中提前告知观众自己的身份或直播内容的前置性标签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这些标签必须真实,不能带有欺骗性质。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如果涉事者故意以虚假身份,特别是冒充学生身份,并因此导致粉丝基于这种身份认知而对其进行直播打赏,那么粉丝完全有理由以受到欺诈为由,要求撤销相关交易并追回打赏金额。
添加标签,平台应加强审核
不是学生,能否以学生身份开直播?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说,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直播间节目内容和对应主播实行标签分类管理,按“音乐”“舞蹈”“唱歌”“健身”“游戏”“旅游”“美食”“生活服务”等进行分类标注。各秀场直播间均须在直播页面标注节目类别和直播间号码。主播改变直播间节目类别,须经网站审核,未通过审核不得擅自变更。因此,标签的使用,不能根据主播意愿随意进行修改,而是要按照法律规定及平台规则进行统一管理。
“主播在添加直播标签时,要确保自己设置的标签与直播的内容紧密相关,不能为了流量进行虚假标注;同时,还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平台规则。”朱杰说。
去年12月1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利用大学生名义制作传播“软色情”信息,进行低俗营销的“色情擦边”行为将被整治。
对于此类非学生身份的主播冒充学生进行直播的现象,朱杰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当前网络直播环境存在一定的畸形,还暴露了一些平台管理的问题。朱杰建议,平台应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把关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违法违规的标签可以予以关闭直播间、封禁账号等处罚。观众要提升对于直播内容的辨别能力,不盲目追捧标签化的直播,而是关注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内容。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