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我亦闲中消日月

□南京 李华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我和夫人难得一日清闲,商议着如何消磨时光又能不负春光?我提议到老城南去走街串巷,寻觅人间烟火气,追问儿时足迹,捡拾美好记忆。夫人欣然应允。

背上装有水、点心和小吃的双肩包,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小小旅行。原来计划先去老门东的,在等公交车时,却见先来了一辆80路,夫人突发奇想:“我们坐80路去20年前住过的茶南吧。”我心底里的一块温柔立即被触及到,没有犹豫就上了车。

往日萧瑟的茶南福园街头,马路变宽了,临街的门面鳞次栉比,颇有烟火气。我惊奇地看到,许多店前都排有长长的队伍。走到近处一看,有糕团店、炸鸡店,还有南京的特产鸭子店,都是小吃特产。有一家鸭子店,橱窗里面挂着一块指路牌,上面写着:总要来趟南京斩嘚鸭子吧。熟悉中透着温馨。与路人一聊,排队的大多是南来北往的外地人,茶南的这几家小吃店,是外地来宁必到的网红打卡点。夫人忙着拍摄,与女儿和闺蜜分享,而我却有一种味蕾上的冲动,也想买一点大快朵颐。只是见到长长的队伍始终不见缩短,有些怯了,只好作罢:不凑这个热闹了,等不是节假日的时候,人少了我再来品尝吧。

逛完茶南,再去老门东。老门东箍桶巷31号民居,2019年被确立为“南京历史建筑”,与近处老门东的张灯结彩、喧嚣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门外一块踏脚石,雕刻成大铜钱形状,铜钱中间镂空,应该是门檐滴水漏水的地方,门框门槛都是石条。现在仍然住在里面的一个60多岁的大姐说,这所民居已有百年以上,她的先生就出生在此处。里面的门框、房梁、匾额,都是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这样的老民居还留存许多,随意地散落于老门东地区。

老门东现在已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孩童们追逐嬉笑,游人们顾盼不暇。许许多多的年轻女子身着汉服,摇曳生姿,或穿梭往来于街巷楼亭,或驻足留影于花丛树下,也成了风景区里的一道风景。

于是,我们两人便加入捕捉这道风景的行动中,除了驻足观赏,还拿起手机来拍摄。有很多姑娘,为了配合我们拍出好的景致,摆出更加优雅美丽的姿势。当然,她们大多是有旅拍的专用摄影师的,我们只是在行家精心安排好了之后,才会举起手机,在专业相机快门的咔咔声中,随性地记录下养眼的一幕。

迈动双腿前行,用探奇的目光寻觅着,一路上许多个之前不曾留意却又值得光顾的小景点,不时地跳入我们的眼帘,带给我们不少惊喜,以飨我们偷得半日闲的美愿——老门东地区的秦(大士)状元府、南京越剧院、李渔的芥子园,还有姚鼐的钟山书院,进入细品,感觉闹中取静、雅中有俗。大半日闲逛下来,走了一万多步,我和夫人并不觉得累。

有智者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清明,清明:清楚,明白;清醒,明理。

也有文人将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和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组成妙句,隐喻:放下沉重、减少欲望,清闲洒脱、轻松自在,淡定从容、心静雅适。

尘世纷繁,浅行、慢渡、淡看;人间百味,随遇、随喜、随安。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亦闲中消日月,林幽深处听瀑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