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精要

《庆余年2》被指VIP“套娃”,如何才能“解套”

近日,爆款剧集《庆余年2》时隔五年回归。追剧本应是一件开心事,却一不小心变成了烦心事。

作为《庆余年2》网络独播平台,腾讯视频的多种操作引发网友疯狂吐槽。据报道,《庆余年2》剧中出现大量贴片广告,甚至出现了片头的酸奶广告与剧中植入的酸奶互为竞品的情况,并且腾讯会员不能跳过这些广告。面对争议,腾讯视频客服回应称,会员只是减免部分广告,所有用户都有广告的。关于SVIP问题,建议等剧集更新,就不用充SVIP了。如果现在想看后面一集,可以补差价升级成SVIP。

一部古装剧,里面穿插了大量广告,让人傻傻分不清是在看电视剧,还是在看综艺节目。这种不顾观众观感、加价没商量的操作,也让观众对会员的价值产生怀疑,“看电视真不容易,有了VIP,又来个SVIP”。

其实不难发现,观众苦于视频平台的“套娃”现象由来已久,不单单是腾讯,其他大平台如爱奇艺、优酷等,也存在类似的操作。吃相难看他们不知道吗?

近年来,“套娃”式收费模式备受诟病,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经过系统治理,“套娃”式收费乱象已经明显减少,但仍有平台醉心于这种商业模式,变着法子“套路”消费者。表面上看,《庆余年2》卖的是SVIP,并没有影响VIP会员的权益,但实际上VIP的会员权益已经缩水。算盘打得很精,但过于算计用户,容易引发用户的强烈反感,最终用脚投票,实属得不偿失。

整治视频平台“套娃”现象,必须“对症下药”。一方面,应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机制,破除各种隐形套路,让消费者看得明明白白。此外,还应设置常态化的“免费区”,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免费内容,保障视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属性。要消除消费陷阱,除了平台积极“解套”,还需要监管部门及时“亮剑”,动真格方能治本,维护法治化的市场秩序。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槿色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