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智慧课堂的实践路径,展示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实践成果,5月22日,新吴区第三届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术月鸿山实验教育集团专场暨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学校课堂教学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举行。
钱玉婷 唐雯
本场活动以“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构建学科育人新方式,打造“未来学习”新样态,江南大学、无锡市教科院和新吴区教育局等嘉宾参加活动。
后宅中心小学方婧君、泰伯实验小学陶润泽和鸿山实验小学钱懿、华晨涛四位老师,结合“未来学习”新样态,分别展示了数学、语文、英语和数学+编程公开课。江南大学教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明选,在微讲座《数智赋能: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中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塑教育系统行动路径。
在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中,鸿山教育集团以智慧教育为特色,探索数字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以智慧的教育,培养智慧的人。
集团在区“三全两新·历学课堂”的模式下,构建了智慧课堂总框架,引领课堂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鸿山实小的“智学课堂”、后宅小学的“五学课堂”、泰伯实小的“德性课堂”,这些课堂教学基本范式都和数智技术相融合,最大限度体现“技术赋能,学为中心”。
智慧课堂的显著特征是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智能化的教学辅助。鸿山实小“智学课堂”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智技术,利用多维学习空间,开展数智驱动的精准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多样的学习需求。
后宅小学“五学课堂”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形成深度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会学”的能力。
泰伯实小“德性课堂”把学生作为学习中心即表现主体,在主题任务学习情境里经历理解—释义—共生—批判—应用—教化的任务闭环结构,实现对话联结,实现所有人具有个性的德性生长。
在数智技术对课堂范式的支撑与融合上,鸿山实小以课前评诊导学、课中精准助学、课后差异拓学,实现“智学课堂”的数智赋能。后宅小学以预学、展学、研学、用学、评学实现“五学课堂”的数智支撑。泰伯实小以课前智导预学、课中智辅助学、课后智化深学实现“德性课堂”的数智融合。
近年来,泰伯实小获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无锡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后宅小学获评为省智慧校园、市智慧教育示范校,鸿山实小成为新吴区首所江苏省智慧教育示范学校。作为一所新校、集团成员校,金鸿实验学校小学部工程社团的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工程类比赛,也屡次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