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铜陵塌楼事件,真相有待深挖

“移民建镇”是政府工程、民心工程,工程质量当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把握。关于这场事故的具体原因,该尽早拿出一个科学的、负责任的结论给群众

又见飞来横祸。

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5人失联,其中4人经确认死亡。发生坍塌的楼房为5层居民楼,其中一侧发生坍塌(详见今日快报A9版)。

倏忽之间塌楼,何故?公众在扼腕之余不停追问。铜陵有关部门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专家初步分析称,日前铜陵有过一场强降雨,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但还需要等事故调查后,才能最终确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塌楼、塌桥事件,分析事故原因时,强降雨和大风也屡被提及。然而,风和雨不会说话,到底是不是它们惹的祸,有时竟至模糊不清的境地,这实在令人不是滋味。常识和逻辑告诉我们,风和雨的确制造过一些事故,但如果一栋房子居然被雨水“泡倒”,那真的令人惊悚、惊诧。正如该小区居民所问,“我们这里每年都会下这么大雨,真的是雨水导致的吗?”

关于这场事故的具体原因,该尽早拿出一个科学的、负责任的结论给群众。

据报道,1998年10月,当地“移民建镇”工程启动,1999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至2015年,大通镇组织实施完成“移民建镇”一、二、三、四期工程。发生坍塌的楼房,楼龄仅20多年。而这20多年间,该小区经历过多次老旧改造。这个改造的“频率”是否正常姑且不论,核心问题是:多次老旧改造,究竟改善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左右,该小区进行了整治改造。这应该是该小区最近一次房屋修缮,遗憾的是,此次整治改造主要涉及外墙面翻新。决策者和修缮者的关注点在哪里?是房屋外立面的“颜值”,还是“里子”?同样引人追问。

可以肯定的是,4年前的这场工程,并没有为今天的这场事故发出过有价值的警示。是彼时相关房屋丝毫没有隐患,还是虽有隐患但无人察觉?有待查清。

目前,坍塌房屋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就一起突发事件而言,这是一个应有的步骤。这也表明,当地已经意识到此次塌楼事件的真相没那么简单,深挖下去,是必须的。

“移民建镇”是政府工程、民心工程,工程质量当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把握。当年老百姓把“故乡”顶在背上,重新找到了栖息之地,谁能忍见这些迁徙者遭遇无妄之灾?事发后,当地对其他房屋质量的安全排查确有“亡羊补牢”之意,只可惜这样的弥补性工作,难掩被动性质,也难掩悲凉意味。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