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无锡

世界环境日,打卡双碳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大大便利了人类的生活,但你有没有想过,消费产生的电子垃圾怎么处理?在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有一座双碳博物馆,可以给你提供答案。临近世界环境日,现代快报记者对格林美和双碳博物馆进行了探访。

陈敏

警示!“两面墙”让电子垃圾具象化

步入双碳博物馆,一面是百年电视墙,收藏着国内外各个年代、各种品牌的百余台老旧电视机,一面是线路板墙,走近细细一看,都是用电脑、电视机、汽车里的废旧线路板拼接而成。

“电视机墙收藏有国内外电视机品牌180多个,南京的熊猫牌、无锡的红梅牌,这里都有;如今线路板越做越小,但线路板的使用越来越多……”格林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施杨告诉记者,两面墙记录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也警示着人类产生电子垃圾的体量和速度。

别致!废弃垃圾“化身”艺术主题雕塑

电子垃圾如何处理?格林美提出了“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绿色产业理念。施杨向记者解释:“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如果通过有序回收、科学利用实现循环使用,那垃圾就不再是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博物馆里,有不少彰显此理念的艺术造型。入口处,一座6.9米高的“绿色大力士”雕塑,是用报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燃油车的600余个零部件再制造而成,传递的就是“绿色发展、保护地球”的主题。

旁边的一面墙,也极具艺术气息,镶嵌有一辆汽车拆解后的所有零部件。讲解员说,每辆汽车经过拆解会有一万多个零件,每个零件换个场景,就有了其他功能和作用,“这也体现了回收再利用理念”。

此外,主干道两边的汽车发动机展示墙和品牌汽车展示墙也很别致,置身其中仿佛走在历史的长廊之中。

施杨还举了个例子:“刚刚看到的线路板墙,你可别小瞧!世界上10%以上的黄金、20%左右的银都用在线路板里。一吨线路板含金量高达20克,比金矿含量还高,电子垃圾也可以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聚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在路上”

要想真正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最重要的是技术。

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已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领跑者,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关于电池回收处理,我们是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两条腿’走。”讲解员告诉记者,梯次利用就类似于生活里的“淘米水浇花”,再生利用则是通过电池放电、破碎、分选、浸出、溶剂萃取等步骤,提取出金属锂,制备成生产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粉末。

说起来很简单,但背后需要大量的科研作支撑。比如,梯次利用前要做电池的蓄电量评估,并对电池拆解重新组合;而再生利用更是要考虑处理工艺的优化,如何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风险,以及进一步提高再利用率。

施杨说,格林美公司去年回收处理的动力电池约2.7万吨,约占全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