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水 和智楣
难得入夏后没有淅沥夜雨的一个月夜。窗外星空辽阔,月色清亮,虫声起伏,我独自在书房夜读,再次捧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即使是重读,即使在人生春夏秋冬的很多个夜晚里多次翻阅过这本书,可当读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世俗庸碌的生活里,听到内心来自灵魂的呼唤,终于不顾一切放弃稳定丰厚的工作,为了理想毅然选择离开,深陷贫寒困苦却依旧坚守自己的初心时,有种类似于糅合了感动和激动的情愫,依然顷刻间涌进我的心房。
记得有人曾经在看过这本书后评论道:“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此刻夜已深沉,窗外月色愈加清澈明亮,再次反复咀嚼起这句评论中字里行间的意味,我不禁有些欣然神往,整个人仿佛从柴米油盐缠身的尘俗里跳了出来,暂别喧嚣与迷茫,寻找到内心深处的纯粹,回归宁静,回归自己的天然和本真。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将读书分为两类,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前者如农人磨镰、银行职员数钱,纯粹是职业的需要,后者则是一种心灵的消闲、精神的畅游。事实上,人到中年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坚持读一些工作需要以外的书。尤其是夜里,当周围慢慢安静,我会摘掉白日的世俗面具,静静地阅读一本能够让自己彻底卸下心灵盔甲的书。
几篇干净通透的散文、一本曲折饱满的小说,或者是三两首清新脱俗的小诗,每个独自阅读的夜晚,当完全沉浸于文字的世界后,我常会获得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满足。伴随着手中书页的翻动,那些源于生活又时时刻画着生活的灵动文字,常常可以令我从生活的纷扰中挣脱出来,给心灵带来一些美好,一份恬静,令我一再放缓脚下的步伐,独自清清心,醒醒神,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
夜读时,我常会望向窗外静谧的黑夜,尤其是有月光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