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家后的渠

□北京 龚浔泽

小时候,家的后面是一条水渠,一般地段2—3米宽,最宽的有4—5米,终年都有水。

小龙虾这个物种如今在河湖沟渠中十分常见,但是我们上小学之前老家是没有的。令人不解的是,小学一二年级时田里突然铺天盖地地出现了小龙虾这个物种。我们当时称它为海虾。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吃,很快大家发现油炸、焖煮都可以。家后的渠里也变成小龙虾的乐园。

二年级的夏天,一次放学,我和姐姐跟着叔叔去捕小龙虾。叔叔拿着探网,放到渠里搅动一下,迅速地拿上来,网子里就会出现几只小龙虾。每网都不会落空。叔叔走在前面,我和我姐姐端着大铝锅跟在后面拣,不一会,铝锅就装满了鲜活的小龙虾。

放暑假的时候,也是渠里小龙虾最繁盛的时节。小龙虾特别贪,最容易上钩。夏天的时候,经常有大人或者小伙伴们在家后的渠边钓小龙虾。

秋收之后,田野里的大多数灌溉渠、排水沟都会干涸。但是我们家后的这一段渠还是有水,虽然不深。冬天的时候,由于水浅,又在屋后,更容易结冰。那时老家冬天里大河还是会结冰的,但很薄,不能走人。对于我们小伙伴来说,看到这渠里的冰,总想尝试着在冰上走走。有的时候,我们还在冰上打闹。有一次,两个小伙伴在冰面上扭打在一起,另一个小伙伴说冰裂了。那两个小伙伴吓得屁滚尿流,十分狼狈。实际上水很浅,即使踩空落水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孩子们主要还是怕被大人批评,怕被收拾后下一次无法再来尽情玩耍。

渠的南侧、家的东边是我们家的猪圈和茅厕。茅厕的粪池紧挨着渠。粪池里有水,当时家里养的鸡都是散养的,此前经常有小鸡掉进粪池,没能及时被发现而淹死。同时,也需要防止多雨的季节雨水灌入粪池漫出来。所以,大人用塑料布把粪池盖了起来。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苏州的一家制药厂到我们这里收蛇胆。原本无用的蛇一下子可以拿来换钱。很多人都去捕蛇。老家的蛇因此迅速地消失乃至近乎灭绝,这是后话。看到大人捕蛇时用的捕蛇夹,做起来似乎很简单,找两个细的木棍在中间固定好就可以了。大概也就是你熟悉的剪刀的原理。放学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到我家玩,我们也会学着那个样式,找几根木棍子尝试做几个捕蛇夹,去田里找蛇。

我的一个同学,他家的亲戚是我家西边的邻居,那天他的妈妈正在他的亲戚家打麻将。他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跑我家来玩,我们商量着学大人到渠北面的秧池里找蛇、捕蛇,于是,就分头去找木棍子。他发现猪圈后面有个棍子,但被塑料布盖的地方挡住了,他不知道塑料布下面是粪池,以为踩着塑料布可以走过去,结果哗的一声掉进了粪池,紧接着便是狂叫大哭的声音。

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循声跑过来,看到他两只腿陷在粪池中,惨不忍睹,他和我们吓坏了。我父亲听到声音也从家里跑了过来。我们一起把他拉了上来。

好在粪池不深。那个时候又是5月,不冷。但是臭是难以避免的。我父亲拉着他到渠边,用水给他的腿冲洗了好几遍,还是有很浓的臭味。我们的捕蛇计划到此就泡汤了。我的父亲送他去他妈妈那里,他们正在打麻将,门一开,他妈妈就说“咋这么臭呢?”

30多年过去了,家后的渠已经被填了,但很多事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