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力避网贷套路,应该怎么做

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一批网贷平台应运而生。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网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更高。这些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但因为网贷套路多难清偿、隐私泄露及暴力催收等问题,也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7月2日法治日报)

一些年轻人大手大脚惯了,以贷还贷,“拆东墙,补西墙”,雪球越滚越大,陷入恶性循环。

讽刺的是,当下的网贷平台竟然知道这些青年人的心怀意念。这些平台精准定位那些急需用钱但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人群,通过社交平台、论坛等渠道,以“快速放款”“无抵押”等诱饵吸引其“愿者上钩”。

很多无底线的网贷公司不仅不依据法规,告知贷款人的风险条款,反倒利用专业知识不对称,通过设置基础利率、放款利率、罚息利率等多样名称,来掩盖背后的高利率费用。

这些无良做法,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且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不只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危机,若贷方利用通知家人的方式施加压力,更会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无疑必须依法严究,严厉打击。

除了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满足青年人经济诉求,亟待完善信贷市场准入、运营监管体系,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健全行业风险防控机制,积极为公众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真正有需求的百姓尤其是青年人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严也有能力享用贷款消费。而当务之急,需要通过常态化的金融理财教育,向青年人普及“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的常识,提倡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要轻易“花明天的钱”,更不能透支自己的信用。

安徽 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