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4人被终身禁入大熊猫基地,谢绝“致命的爱”

“顶流”大熊猫一直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吸引无数游客围观。但也有少数人对大熊猫的爱“出格”,甚至给大熊猫带来致命风险。7月1日,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发布通报,有4人因藏匿宠物于背包被终身禁入该基地。就在不久前,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一次性通报12名游客或其家属的不文明行为,有违规携带宠物的,有扔竹笋的,有扔香烟的……

“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参观”,有网友如此调侃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但保护大熊猫绝非儿戏,特别是宠物携带的病菌一不小心能让圈养的大熊猫“团灭”。陕西秦岭是中国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此前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发生犬瘟热疫情,导致5只大熊猫死亡,而犬瘟热是从犬类分离而来,可传染包括犬科、猫科和熊科等在内的多种动物。小狗可爱,熊猫也可爱,碰在一起却有可能发生可怕的事。

有网友认为“终身禁入”的处罚太重,也有网友认为对于不文明行为就应该“硬”到底,而且不应只局限于事发的景区,可以建立全国联网的信用机制。根据2016年5月26日起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及“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信息保存期限为1年至5年,实行动态管理。 “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信息通报或送达当事人本人,并告知其有申辩的权利。目前我们看到的通报发布者不是旅游主管部门,而是大熊猫基地。处罚是否适当,有没有必要延伸到其他景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一纸通报能够立竿见影起到“警示”作用,但是对不文明游客下逐客令,显然不是景区的真正目的。要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的关系,维护好正常的游览秩序,一方面对惩戒不文明行为和屡教不改者,要有更加明晰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各地旅游景区统一施行;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不断普及参观礼仪、动物知识等,让游客能养成文明游览的好习惯。

看大熊猫本是一场“治愈系”旅行,人和动物的关系也是相互“治愈”。爱是保护,不是逗乐,更要阻止伤害。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