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南京眼

大胜关湿地“迎新” “水上凤凰”在此安家育雏

大胜关湿地公园里的水雉一家 受访者供图

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卢滨 记者 谢喜卓)7月15日,南京大胜关湿地公园里,4只刚出生不久的水雉宝宝,正跟着鸟爸爸蹒跚学步。

水雉,因其长长的尾羽和灵动飘逸的外形,又被称作“水上凤凰”“凌波仙子”。今年6月初,自然摄影师武先生在大胜关湿地公园,发现了一对水雉。“水雉喜欢生活在有大片芡实或荷叶植物的水面上,它的爪子特别长,能轻步在芡实叶上行走觅食。”武先生介绍,大胜关湿地既种植有芡实,也有荷叶水生植物,适宜它们栖息繁殖育雏。

接下来的一个月,武先生一直在关注着这对水雉的动态。6月中旬,武先生惊奇地发现,芡实叶上出现了4枚咖啡色鸟蛋,大小和鹌鹑蛋相仿,而且是一头大一头小,看来这对水雉有了爱情结晶。从此,雄性水雉开始承担起警戒、守卫、陪伴、孵化的职责,精心呵护每一枚鸟蛋,等待着它们的出生。

原来,水雉有别于其他动物,是一妻多夫的母系社会。雌鸟赢得领地后开始择偶,雄鸟被选中后,它们会有一段卿卿我我的甜蜜时光。之后,它们会一起在浮游植物的叶片上筑一个极其简单的巢,交配后雌鸟开始产卵,一般产卵4枚,雄鸟开始担负孵化带娃的“奶爸”职责。而雌鸟则转身离开,去开辟新的领地,开始步入另一场“爱情”。

7月15日上午,武先生在现场看到,4只水雉宝宝已先后破壳而出。出生不久的小水雉,远远望去,浑身湿漉漉的,它们正在芡实叶上,跟着鸟爸爸蹒跚学步,呆萌的样子十分可爱。

“之前我也曾拍到过水雉,但还是第一次在南京看到它们繁殖后代,说明我们的生态在不断向好。”武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水雉长得十分漂亮,被鸟类专家称为淡水湿地上姿态最优美的鸟,它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目前已属于濒危鸟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的数量已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