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蹭课

□南京 刘桂芹

每年七月初,区里都会组织教师培训,今年的暑期培训在我们学校搞。各班报名都很火爆,因名额有限,很多学校主推年轻教师出来学习。近水楼台,我决定“蹭”班“蹭”课,在出门旅行前充电蓄力赋能。因为是“蹭”,所以全副武装戴口罩,格外低调。

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各科大咖云集我校。我重点关注数学专业,选择性地学习非专业。比如听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的《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省思》报告。他从三个维度阐述数字化时代对人类思维方式及交流方式的转变。提出要让数字技术成为教学支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和未来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下午听了特级教师王凌带来的《小学计算教学的算理与表达》专题讲座。教学中很多老师过于重视算法,对算理关注不够。我长期教高年级,“法”上重复多,“理”上不清晰。王凌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理解算理的方法。明晰算理,优化算法。有理论有实操,高屋建瓴的分享让我醍醐灌顶,打通了整个数域世界计算教学的壁垒。

次日上午听新晋特级老师陈馨的《深耕项目研究赋能教师成长》讲座。“认”出我来,陈馨老师大感意外,刘特还来听啊?我边说向您学习边回应全体学员疑惑的目光,谁说特级就不能来学习了?学习和年龄无关。

从年轻特级教师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例如对教育教学的热忱和独到的见解。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我去给别人讲,持续输出中,感觉被掏空。今天我当听众做观众,和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员一起虚心聆听,积极互动。幸福汩汩流淌,喜悦遍布全身。窗外蝉鸣声声,室内快乐满当,学习是“安静的丰富”,也是“稳稳的幸福”。

下午开讲的是和我同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南京的老特级胡存宏。对于我的到来,胡特和全体学员报以热烈的掌声。胡特的讲座朴实无华,全程没有课件和视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引人入胜的讲解。朴素更见真功夫,精彩尽在吾心中!一张思维导图结构化板书勾连起学科本身、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干货满满。

我还顺便“蹭”了音乐、美术课。作为数学老师,听音乐美术对我的专业课没有直接帮助,但有间接影响。中央音乐学院林松涛老师《体验式歌唱教学》的讲座令我如痴如醉。尽情一展歌喉,享受音乐,美化人生。徐少涵老师的体态律动主题培训让我情不自禁跟着律动扭动身躯。丁丰老师的美术课激发我重拾画笔挥毫山水的创作热情。还想听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星老师的陶艺课和宋美扶老师的民族舞蹈课,因时间冲突,分身乏术。

每一次学习都辛勤结茧,每一次碰撞都经历蜕变,每一次蜕变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海无涯,研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