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水烟漠漠多棹声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 王慧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5月

□王振羽

年已七旬的王慧骐先生在出版《青色马文存》之后,又出新著《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可喜可贺。王慧骐的这一最新散文集虽然不到20万字,但细读起来,并不轻松,纵横捭阖,容量之大,堪称弥漫着烟火气与草根气息的“平民简史”。且从此书的每一辑录,一一说来。

此书辑一“城市的体温”,有28篇,大都是地北天南的凡常人物,或在苏州县区,或是皖南宣城,或在太湖之滨,或是高淳老街,或在仪征朴席,或是盱眙天泉湖畔,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小吃店老板,小企业的创业者,理发店的小夫妻,邂逅的路人,医院的护工,各色人等,杂花生树,不一而足,都是草根底层,都是引车卖浆者流,都是人世间的市井烟火,都是作者多年来或者近年来有所接触的人与事。而正是这样的细民走卒饮食男女,他们的行走奔波,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际遇,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人情人性,他们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来,壁然而立,就有了气象,就有了模样,就有了一种记录大时代小人物悲欢离合的史记体的意味在,就有了以随笔式散文折射时代沧桑巨变的蓬勃野心。慧骐先生以写散文诗而为人瞩目,他多年来供职出版传媒行业,办刊物,策划图书,辗转腾挪,接触方方面面的人物,与时代同频共振,密切关注社会潮汐,体察社会律动,在他笔下出现《孤勇者》的歌词,有“微信运动”的留痕鸿爪,也就毫不让人意外不足为奇了。

辑二称作“在地图上回家”,收文27篇,除了写同学、发小、同事之外,多写自己的父母、兄妹。慧骐写父亲的人生经历,自江西上饶广丰到南昌读书又到中央大学读书,此后一生流寓扬州耕耘在农机研究领域撰述多多,是农业领域货真价实的专家学者。慧骐写自己的母亲,一生的操劳,茹苦含辛,教书育人,会唱戏的母亲,他多次提到母亲吟唱的京戏名段,如《贵妃醉酒》,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母亲的羞涩,母亲脸上的红韵,更有姐弟几人清明时节祭扫父母与祖父、叔叔的追思缅怀,感人至深,令人泪落。他写会木匠活的弟弟,做律师的弟弟,在成都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弟弟,平静的叙述之中,手足情深,宛在眼前。慧骐写人,几无金刚怒目,更无讽刺嘲讽,到了他的笔下,多是善意温良,多是诗意美好,多是月白风清,多是和风细雨;他不写剑拔弩张,不写人性丑陋,不写蝇营狗苟,不写落井下石,不写背叛荒唐。许多不堪回首,他回避了;许多遭遇的走麦城滑铁卢,磕掉门牙和血吞,他隐忍了,唯一的一篇例外,是《故人李》,他也是欲言又止,余音绕梁,并没有一针见血,也没有和盘托出。他在“辑一”中涉及的多篇人物,也都如此,婉约,节制,如剪影,似素描,点到为止,多有留白。

泗水流急石纂纂,鲤鱼上下红尾短。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慧骐先生此散文集“辑三”的名称索性就做了书名,也是收文27篇,多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接触到的人与事,他从扬州调到南京,曾栖身黄瓜园、大光路、光华门、福建路,退休之后在盱眙天泉湖,屐痕处处,与这座城市留下交集多多,他提到的一些人,有的我也认识,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经慧骐先生的勾画讲述,方才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为此书做跋的三湘刘茁松提到的萧金鉴先生,曾经给我寄送过他编辑的刊物,这一爱书人也已经去世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