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练红宁
神山、圣湖、美景、人文,一生去一次西藏,足矣!
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参加“走边防”等活动,第三次来到雪域高原。回想起来,每次都是洗礼和考验,都是不一样的人生,终生难忘,深刻启迪。
第一、第二次去西藏,是十多年前的万里边关行。
第一次到西藏,是在2012年国庆。在怒江边的云南贡山,我搭上了重庆资深驴友陈霖的小车,进入丙察察路段,一边是奔腾的怒江,一边是高山峭壁,摇篮一样的沙石路面,有的只能容纳单车通行,双手不由自主紧握门把手,做着随时跳车的姿态。翻越三座雪山时,好几段是侧滑而下,眼睛都要闭起,进藏最险通道名不虚传。沿着川藏通道318线,前绕然乌,后穿鲁朗,中跨通麦天险,一路奔向太阳城拉萨,登上布达拉宫,继而眺羊湖、经宗山、去亚东、看珠峰、观樟木,完成西藏东部行。我是与北京、河南几位驴友拼车到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的,拍到了珠峰的真容,看到了可摘的星星,经历了难熬的一夜。初次进藏,全是新鲜、神秘和陌生,让我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总觉得时间飞逝太快。
2013年国庆,带着首次成功的喜悦又一次飞到拉萨,没想到当天就吃了下马威。因为在机场班车上与北京驴友谈得投机,下车后径直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尽情喜悦,几个小时后才发现忘记吃饭。没想到这是犯了初上高原的大忌,此时首先要做的是休息,保持原氧,慢慢适应。到了晚上,一切突然降临,眼冒金星,头昏脑胀,如同喝醉了一般,无法入眠,十分难受,不得不爬起来数着天上的星星。第二天便来到罗布林卡和博物馆调节放松,却收效甚微。因为后续还要推向生命禁区——阿里高原,没有好的身体状态是不行的,于是在当地人的点拨下,跟团来到海拔低些的林芝休整,进南伊沟、转鲁朗花海、看最美雪山——南迦巴瓦,更历险墨脱,这里是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也被称作西藏江南、摄影家天堂。三天舒解,精气神十足,继续向拉萨、日喀则推进,搭车扎达土林古堡,远观冈仁波齐,置身狮泉河畔。两日滞留,漫长等待,终于下山。从阿里到叶城,一路上演绎了连续三个夜里两点半到达的拼搏,换作平时早已累趴。在这里,我向伟大的边防战士致敬,向边防军人刻在新藏线喀喇昆仑山上的“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十个大字致敬。
今年,又有了一次进藏的机会,也是信心满满,却已不复当年。毕竟年纪大、行程急,加上大雪阻路、山路弯急,多年未呕吐的我竟然翻江倒海。冲刺在近5000米海拔的山口,冻路打滑,司机装上防滑链拼过一程,又遇前方大车小车动弹不得,虽然仅有几公里,走过无数天路的西藏司机也无可奈何,到前面探路再三确认后只好下撤,后经当地公安指点,第二天从另一条非铺装路面,翻越两个5000米上下的雪山,终于到达目的地。见到边防子弟兵,完成相关活动后,又翻越四座5000米上下的大雪山,经拉萨平安归来,再次留下深刻的记忆。
即便上高原不易,人们却乐此不疲。有说能治愈,有说能洗心,有说能豁达,不管怎样,走过西藏值得自豪,值得回味,看到最美的景,遇到最真的人,感受最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