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名医名院

疲惫、无力、嗜睡……

你的大脑“亚健康”了吗

视觉中国供图

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2024年世界脑健康日的主题为“控制风险因素,促进大脑健康”。人脑作为人体最复杂精密的器官,是维持人体活力的生命中枢,是控制和驱动复杂行为活动的“司令部”,也是反映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实习生 程欣

大脑也会出现“亚健康”

脑健康与人体系统紧密相关,全身的器官都是在脑的领导下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大脑不仅指挥着人的行为,还与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大脑不健康,那么其他器官也很难处于正常的状态。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徐运介绍,所谓的脑健康,是指大脑在结构、功能、临床表现、运动、语言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如果超过正常的衰老状态,就会出现焦虑、失眠、癫痫、帕金森、脑卒中、认知障碍等情况。当然,不良的嗜好,如吸烟、饮酒,饮食过于油腻、荤素营养不均衡,睡眠状态差,情绪变化,与外界交往情绪容易暴躁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大脑的健康。

脑疾病范围很广,一般常见的有脑肿瘤、帕金森、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而在发展为脑部疾病之前,大脑不健康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大脑“亚健康”。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莫名疲惫、乏力、提不起精神,全身上下都大写着一个“累”字?如果你有这些状态,可能就需要关心一下自己的脑健康了!“比如说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好、有点嗜睡、感觉自己大脑不灵活、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容易起夜等,其实这些都是‘亚健康’的大脑状态。”徐运说。

脑卒中易复发,夏季为高发季节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暑热渐盛。气温节节攀升,脑卒中病例也呈现出小高峰态势。徐运表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等。在这些高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有另一种触发的因素,比如说患者特别疲劳、情绪波动大,或者气温的改变,就容易触发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的复发率非常高,做好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避免患者再一次中风非常重要。谈到如何预防脑卒中,徐运表示,引起脑卒中的原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比如年龄是不可控的因素。而可控的因素,像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我们首先应该将其控制到正常水平;第二是饮食,应该注重荤素营养的搭配;第三是睡眠,长期的失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情绪化、易暴躁,容易影响脑血管。此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人整天处于一个暴躁的状态也会引发脑卒中。总之,控制好影响起居、饮食、环境等的一些不良因素,都会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徐运强调,预防脑卒中,定期体检很关键,“如今,南京鼓楼医院可以通过脑部CT做出预测模型,患者做常规的影像检查后,体检的数据就会传输到预测模型里,医生通过影像组学来预测这个患者是否会发生卒中。我们建议高危人群最好是每半年做一次体检,如果做不到的话,至少也要一年做一次脑部CT、脑电图等项目。另外,得过无症状性中风的患者,得第二次中风的概率要比没有得过的高至少一倍,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定期来医院做磁共振检查。”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筛查是关键

除了脑卒中外,阿尔茨海默病也是常见的大脑疾病。除了记忆力减退外,患者还会出现执行能力下降、行为异常、情绪变化大、容易猜疑、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表现。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辉介绍,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如远离长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习惯,预防“三高”外,还建议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跟人交流,努力学习一些新知识。“比如对于智能手机,有的老年朋友觉得自己不会用,就不使用了。其实我们鼓励患者尽量去学习新东西、新知识,多与外界交流,勤动脑勤动手,这样能够有效地延缓或者避免痴呆。”赵辉说。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没有有效的根治手段,只能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来控制。“早期治疗虽说有一些口服的药物,但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有效减缓病情的发展。最近中国获批了一个新的药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研究成果发现,它在18个月的时候能够改善病情,对于一些早期阶段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中度或者重度的患者来说,可能效果有限。因此我们强调早期诊断、早期筛查,希望能够让更多早期的患者得到更新更好的治疗,从而避免病情发展到中度或者重度,严重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或者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赵辉介绍。

记性变差,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吗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觉得自己年纪不大,但记性却是越来越差,经常前脚想着一件事,后脚立马不记得。很多人担心,这会不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赵辉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会逐渐健忘。如果根据一些提示信息,便能将整件事完整地想起,这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件事而引起的。“但如果向你提供了一些信息,你仍然觉得难以回想起,这就需要引起关注了。”赵辉说,“同时还要关注自己是否有遗传因素的致病基因。如果在没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情况下,记忆力下降持续6个月以上,就有必要及时进行筛查。当然,有时候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排查,看看哪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医院的记忆门诊常年开设,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及已工作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没有之前好所以来就诊的。这个时候需要医生评判是心理因素多还是确实存在问题。”